首页 : 书屋 : 纪实 : 外国人物传记


 
    ●风流成性的贵族青年与一个貌若天仙的妓女一见钟情。
    ●恪贞操的寡妇接受了儿子放纵的行为,却不接纳一个妓女成为自己的儿媳。
    ●小姑娘的出生改善了奶奶与父母的关系,真是个天使。
    乔治·桑的祖辈们在男女关系上的表现,极能显示当时法国上流社会的多情与放浪。
翻阅这个家族的发展历史,很容易让人感觉仿佛在读一本通俗的言情小说。
    男人们到处留情,私养情妇;女人们红杏出墙,在情夫中间如鱼得水。
    在这种混乱的男女关系状况下,私生子一个又一个地降临世上,有时他们不得不为
自己获得与真实身分相适应的权利付出努力。但是,不管怎样,他们都得到了一定的社
会地位,进入上流社会并拥有财富。
    到了乔治·桑的祖母玛丽这一辈时,情况大有改观。虽然玛丽也是个私生子,但她
骨子里是个谨守贞操的女人。
    她结过两次婚。第一任丈夫霍思是个步兵上尉。在他们新婚不久,霍恩被国王派到
一个小要塞担任司令官。但到那里没几天,霍恩就因病去世了。玛丽头一次成了寡妇。
    她与第二任丈夫杜邦结婚是她孀居十几年之后了,而且他当时已经六十二岁。婚后
他们的生活非常愉快,并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莫里斯。
    在莫里斯十岁的时候,杜邦先生辞世。玛丽再次成了寡妇。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这
回她有儿子与她作伴。
    莫里斯生性风流。在他当兵离家之前,便与年轻女仆发生性关系,使她怀了孕。在
国外驻扎期间,他与当地的许多女人有染。
    被认为是因为性欲冷淡而不愿搭搁男人的玛丽虽然不太理会儿子的这些不负责任的
放纵行为,但后来当莫里斯诚心诚意地要与一位名叫索菲的女人结婚时,她坐不住了。
    索菲是个妓女。她虽然美若天仙,但出身低微。在当时的动荡岁月里,娼妓是一种
恣意蔓生的职业。她曾与一个情人生了个孩子——卡洛琳娜,但这并没有影响她的容貌
和随军漂泊的生活,同样也没有影响她和莫里斯的爱情。
    他们是在意大利的米兰相遇的,时间是1800年。已经晋升为副官的莫里斯到将军那
儿去,而做为将军情妇的索菲正好也在将军的房间里。两人一见钟情。
    索菲离开将军,投入了莫里斯的怀抱。当时她已经三十岁,但是她在男女交往中获
得的经验足以令莫里斯神魂颠倒。
    如果说莫里斯以前与女人的交往属于那种和风细雨、优雅缠绵的方式,这次他尝到
的是从未有的积极大胆、风骚浪漫的女人的激情。换句话讲,他已经离不开这个女人。
    犹如是一局棋的旁观者,玛丽在棋局开始时心境平常。她已经目睹过儿子太多的与
各种女人的纵情接触,以为这次也不过是数量上的变化,不会有什么质的不同。
    但是,棋到中盘,玛丽感到不对劲了,自己儿子一方已经失去了理智,脱离现实的
感情因素蒙昧了他的灵魂,那个她从未见过的出身卑贱的厚颜无耻的女人占了上风。
    两个人的感情在不断地发展,日益加深。
    玛丽惶惶不安,觉得自己必须出面干涉,扭转这不利的局面。
    其实,在玛丽决定并实施干涉之前,那两个处于恋爱中的男女并未考虑过结婚的事,
不管是出于哪方面的原因或何种考虑,反正他们没将这事提出来。倒是由于玛丽的介人,
使他们有了这方面的心理和行动准备。
    结果变成了母亲与儿子之间相互说服的一场论战。在经过一次不愉快的冲突之后,
莫里斯重新与母亲和好如初,不再赌气,但他没有离开,或者说抛弃索菲。事实上,玛
丽虽然口头上说她不接受索菲不是因为自己的贵族偏见,但却没有其它理由让她那样做。
莫里斯则根本不考虑那个讨厌的门当户对的社会风俗。他在给母亲的信中说:
    爱情使一切变得纯洁。爱情使卑下的人变得高尚,更何况他们并没有别的过错,不
过是不幸被孤助地抛到世上,既无财产,又无人引导罢了。一个本来已经这样的女人,
为什么人们还认为她错了呢?
    但是,他们谁也没有说服对方。
    1803年年底,索菲发现自己又一次怀了孕。
    到了第二年的六月,索菲的预产期快要到了时,为了保证这个即将出世的孩子的合
法地位,莫里斯孤注一掷地决定与索菲结婚。
    对索菲来讲,这是一个不期而至的幸福时刻,虽然她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就希望出现
这种结合的场面,但她又从不相信那真的能够实现。直到最后一刻,她甚至建议莫里斯
放弃与她结婚的打算,因为她看到自己的情人不敢把结婚的消息事先告诉他的母亲,不
仅如此,他还为自己如此的作法充满内疚,心虚得很。然而,他们最终在巴黎秘密结婚,
成为合法夫妻。
    约一个月后,婴儿呱呱落地。是个女孩。因为索菲有过生孩子的经历,所以她的降
生非常顺利。当孩子的姨妈吕茜告诉莫里斯他有了个女儿时,“就叫她奥洛尔吧,”他
说。
    这个孩子就是以后的乔治·桑。
    玛丽得知儿子背着自己结婚的消息后,悄声前往巴黎,想让莫里斯赶快解除婚约。
她满怀希望他能够接受自己的意见,她有她的杀手锏,儿子还没有过在她哭泣的时候仍
旧固执己见的时刻。到达巴黎后,她先去找人请教莫里斯的婚姻是否有效,结论是它已
经得到了法律的认可。接着她又向两名非常有名的律师咨询可不可以就此事提出诉讼,
要求解除婚约。这当然可以。
    事实上,或许玛丽根本就没正经八百地想过要跟自己的儿子打官司,或者说即使她
做好了这样的打算,她也没有足够的勇气。毕竟她是一个心地极为善良柔弱的女人,这
一点可以从她后来的举动上看出来。所以,尽管她既没通知儿子自己启程来巴黎的时间,
到巴黎后也没与他见面,她的这种作法不过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表明了她对儿子的举
动的愤怒,以及要拆散他们的决心,仅此而已。
    另一方面,莫里斯获悉母亲已经来到巴黎后,马上就明白她已经了解了一切。他毫
不犹豫地把希望寄托在这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的身上。
    他抱上孩子,叫了一辆马车,赶到母亲住的地方。他说服了看门的女人,请她把孩
子抱给他母亲看一看。
    看门女人来到玛丽住的房间,见到了玛丽。两个女人谈了一会儿,话题转到这个孩
子身上。
    “太太您瞧,这个小姑娘长得多秀气呀。她是我的小孙女。她的乳娘今天把她抱来
的,我真是乐坏了,简直一刻也离不开她。”
    “是啊,小姑娘长得又壮实又漂亮,”玛丽一边说,一边找糖果盒。
    这时,看门女人把孩子放到玛丽的膝盖上。玛丽随即把一块点心送进她的嘴里。继
而她吃惊地盯着那孩子的脸,情绪激动起来,突然大叫一声,把孩子推开,对看门女人
说:“你骗了我,这孩子不是你家的,不是……噢,我明白了,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玛丽的言行把小孩子吓了一跳,轻声抽泣起来。
    看门女人觉得她的使命结束了。她一边安慰着那孩子,“好啦,可怜的小宝贝,”
一边重新把她抱起来,嘴里嘟嚷个不停,“人家既然不要你,那我们就走吧。”
    此时此刻,玛丽终于软下心来,她被打败了。“把她还给我”,她说。“可怜的孩
子,这一切都不是她的错!是谁把她抱来的?”
    “您的儿子本人,夫人。他在下面等着呢,”看门女人赶紧回答。
    “你去吧。去把我的儿子叫上来,把这个孩子给我留下。”
    莫里斯三步并作两步跑上来。进入房间,一把抱住他的母亲,热泪横流。他的母亲
也禁不住哭了。
    眼泪是一种稀释剂,能够化解紧张的对立。
    当莫里斯重新抱着孩子回到索菲身边时,那孩子的手里多了一枚漂亮的红宝石戒指。
那是玛丽从自己的手指上摘下来,送给她未见过面的儿媳的。
    又过了一些日子,在接见了索菲之后,玛丽主持了儿子按照宗教礼仪安排的婚礼。
    他们终于成为了一家人。
    回过头再看一看索菲其人。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低微的出身、动荡的社会环境,加之天生的美貌,使她沦为
妓女,成为一个又一个男人的情妇。
    把一个女人的美貌做为其沉沦的原因之一,看起来有些滑稽可笑,而现实生活中,
人们不难理解漂亮的女人较容貌普通的女人更易招致男人的勾引,成为始乱终弃的目标。
    索菲不幸就是这样一例。富有男人拙劣的感情表演迷惑了她,然后把她引入火坑。
但是,她终究没有继续沦落下去。她与莫里斯的爱情生活改变了她的人生旅程。婆婆玛
丽的最后让步使她光明正大、体面地迈进了显贵人家的厅堂。
    不管怎样,她的出身局限和其聪明的大脑使她在把握处世原则和待人接物上表现得
极为得体。
    在得到婆婆的接见之前,她显露出终日坐立不安的样子,一方面惹人怜爱,同时又
恰当地突出了她对婆婆的敬重,毫无疑问地满足了莫里斯潜意识中必定存在的自尊与虚
荣。
    这是一种弱者向强者的诌媚,但又丝毫不是以诌媚的俗套表现出来,而是将之变成
了一种高尚的、知书达礼的尊敬,结果莫里斯必须为她的这种尊重付出努力。
    在与婆婆玛丽见面时,她是那么的温柔恭顺、纯真无邪,顿时改变了玛丽脑子里原
有的为她特制的形象。当这一切都不是她故意做出来的时候,人们不得不承认索菲的教
养和天生潜质。
    索菲不喜欢抛头露面,她进入上流社会活动圈子大多是因为丈夫必须去。
    在与上流社会达官贵妇的交往中,她既不因为自己以前的卑贱身分而低声下气,也
不因为丈夫的荣耀而趾高气扬。她厌恶那些自以为是、傲慢无礼而又愚蠢至极的显贵和
小人得志的暴发户,认为虽然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平民百姓,但要比所有的贵族大老
爷都高尚得多。
    她既不愤世嫉俗,跟世上的种种偏见作对,也不会忍受羞辱,看着别人的眼色,依
此搭搁上那些徒有其表的大人物,使自己在他人的眼中份量加重。
    在她冷漠地对待那些流露出比她高贵、比她强大的人的背后,她对普通人和朋友则
是亲密、信任、友善和赤诚相待。她做事有自己的准则,自由自在地按照自己的习惯行
事。
    不可否认,长大以后的乔治·桑很大程度地继承了她母亲的思想和性格。
    孩提时的小奥洛尔与她的表妹克洛蒂德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克洛蒂德是奥洛尔的
姨妈吕茜的女儿,比她小几个月,是她最要好的朋友和亲戚。
    长年从军在外的莫里斯在女儿的脑子中是一个画像中的角色。所以,小奥洛尔接受
的启蒙教育来自于她的母亲,两个人的关系相当亲密。在索菲的种种美德中,还有她对
女儿教育的尽心尽力。她会设计出一种环境,在里面给奥洛尔看画册里的神话图像,并
给她解说这些图画,另外给她讲童话,教她背诵寓言故事。
    在小奥洛尔的记忆中,还有一些有趣的事。当她的母亲去了意大利,她和表妹克洛
蒂德被寄放在巴黎郊外的一户善良的人家里。一到星期天,她们便被放在箩筐里,与将
送到市场去卖的青菜、胡萝卜一起,由驴驮着去巴黎的市场。
    1808年,莫里斯在西班牙的马德里驻扎。索菲担心丈夫受好调情卖俏的美丽的西班
牙女郎勾引,不顾自己怀着八个月的身孕,带着女儿与丈夫相聚。
    当时的西班牙与法国是两个敌对的国家,她们的这次旅行因此历尽艰难。
    抵达马德里不久,索菲分娩,生了个男孩。
    高兴异常的莫里斯心血来潮,决定带领妻儿回法国诺昂老家去见母亲。
    这又是一次艰难的旅途。马车穿越尸体狼藉的战场,孩子们忍饥挨饿,发烧。在肮
脏的旅馆里,他们染上疥疮,长了虱子。
    高烧使得奥洛尔神智恍惚,直到了诺昂才清醒过来。奶奶玛丽在院子里迎接他们,
而她几乎不认识她了,满脸惊奇的盯着身体健康的奶奶,目不转睛。
    玛丽热情地发号施令,一边让儿媳索菲去休息,一边把奥洛尔抱进自己的睡房,放
在床上。小奥洛尔从未见过这般富丽堂皇的寝床。四角扎着装饰性的羽毛,床上摆着带
花边的枕头,她以为自己进入了天堂。
    这是一家人头一次大聚会。奥洛尔很快恢复了健康,而男婴却不幸天折了。更不幸
的事还在后面,仿佛命中注定,一天夜里,莫里斯从马上摔下来,头撞到石头上,不治
而亡。
    在无奈地承受接踵而至的沉重打击之后,沉浸在深深痛苦中的两个女人生活在了一
起。
    这是两位性情迥异、习惯截然不同的女人。做为婆婆的玛丽一直充满好奇心地观察
儿媳索菲,寻找儿子为什么那般钟情于她的原因。她很快为自己找到了各种的答案。索
菲是个天生的艺术宠儿,她能够写流畅达意的书信,能够唱动人的歌谣,能够画美妙的
图画,而这一切都是在她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学习和训练情况下完成的。另外,她还会做
别的事情,一句话,她什么事都敢干,干什么都有模有样,不像个新手。
    如果说以前两个人之间尚存在一定的隔阂,那么住在一起之后,尽管偶尔也发生不
快,她们便因为注意到了对方身上散发出来的强大的魅力而情不自禁的彼此吸引,彼此
喜欢上了。
    比较而言,小奥洛尔与其母亲的感情自然比她与奶奶的要亲密一些。从教育孩子的
角度,索菲的方式比玛丽理想中的更自然,所以小奥洛尔更乐意接受。
    诺昂的乡间环境为奥洛尔提供了自由自在的天地。她喜欢这个地方,喜欢这个地方
的一切,牲畜、木车、乡村集会、农家婚礼和古老的传说故事。她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牧羊、喂小鸡。
    索菲支持她干这样的活儿,而她的奶奶则对此不感兴趣,甚至持反对的意见。玛丽
觉得从小就该培养她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甚至包括如何使用刀叉用餐以及指东西的
姿式一类的事情,而不该让孩子整日与一些农家孩子到处乱跑,养成不雅的生活习惯。
    在玛丽的眼中,小奥洛尔是理所当然的诺昂的继承人。她喜欢这个孩子,儿子死了,
奥洛尔便成为儿子的替身。小奥洛尔很快便学会了识字看书,于此玛丽已经感觉到这个
孩子天生聪慧,她希望把她培养成一个漂亮、娴雅、会妆扮自己的淑女。
    所以,玛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小奥洛尔从孩子与母亲的天然亲密状态中拉到
自己的身边来。这种争夺是极为客观的,不可避免的,尽管发生在两个相互尊重、相互
喜欢的女人之间。
    实事求是地讲,这两个女人骨子里的东西确实不太一样,甚至差距甚远,生活在一
起相处的时间久了,冲突自然而然地爆发出来,而且越来越多。那种相互尊重和喜欢也
就变成了短暂的礼仪,淡化并逐渐消失。
    后来,索菲不得不离开诺昂。因为玛丽不喜欢卡洛琳娜——小奥洛尔的同母异父姐
姐,索菲与她的情人所生——呆在诺昂,而索菲又不能弃卡洛琳娜不管,这个孩子在世
上只有她这位作母亲的一个亲人。
    但索菲在去巴黎前也曾做过巨大的心理斗争:该不该带小奥洛尔一起走?按照她的
心愿,当然不愿与自己的心肝骨肉分开,要带她到巴黎去。另一方面,理智地想,小奥
洛尔留在诺昂与她的奶奶在一起确有种种有利的理由,她可以接受良好的、正规的教育,
还有金钱上的利益。再者,每年冬天她们都可以聚在巴黎,享受亲情欢乐。
    小奥洛尔却希望与母亲呆在一起。母亲的宽容与自由思想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
非常美好的印象,她敬爱母亲,依赖母亲。尽管索菲有时也粗暴地管教她,打她,骂她,
但她的记忆中留下的都是母亲与她一起玩耍的日子,是母亲鼓励的言语和目光。反过来,
她对母亲走了以后与奶奶生活的日子感到害怕,因为以前这方面确实没给她值得信任的
东西。那是一种母亲不屑一顾的生活方式,是约束,也是她所不喜欢的。所以,她哭着
喊着哀求母亲,结果未能如愿。
    接下来的日子出于奥洛尔的预料。母亲离去后,她在诺昂完全是自由自在的,而且
非常有意义。
    父亲的家庭教师德沙尔特此时开始教她学习自然科学和拉丁文,奶奶则向她传授音
乐和文学知识。小奥洛尔练习着写一些有关乡间生活的小作文,并阅读文学名著。
    未至的假想中的严厉与约束变换成一种有趣的学习生活,她逐渐地习惯了,并且兴
趣一天比一天浓厚,全心投入其中。这个聪明的小姑娘开始积极主动地用她的小脑袋瓜
思索一些稚气的问题。她的想象力异常活跃,就像她以前在田野里奔跑游戏一般,忘我
而充满热情。
    当然,她也思念她的母亲。这种思念愈强烈,愈招致玛丽的妒嫉和不愉快。宽容大
量的长辈怎么也容忍不了孙女执著的情感,她太需要了,而别人又是如此轻易地得到。
这太不公平,所以她要改变它,甚至不惜一切手段。
    当按照原来的约定,玛丽把小奥洛尔带到巴黎去见她的母亲时,小奥洛尔乐坏了。
    在母亲的住处,她重新见到了记忆中和梦里的一切,那么亲切,那么温馨,令她依
赖不已。她又见到了小姐姐卡洛琳娜,与她在一起玩耍同样是小奥洛尔的快意之事。然
而玛丽不让她们在一起,总要因此惹出令人伤心的争吵。
    索菲得知婆婆不愿让小奥洛尔来巴黎,她安慰自己的女儿忍耐着,等自己弄个营生
后便把她接来,让她当助手。
    听到这些话,小奥洛尔心里豁然开朗,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开始为那一天的到来
做准备。她天真地把她的首饰藏起来,想到时候将它们卖掉做为逃走的盘缠。但是她的
计划有一天被奶奶的贴身女仆发现了。
    那个一脸阴气、铁石心肠的女人本来就不喜欢小奥洛尔,在揶揄她一番之后,把这
事告诉了孩子的奶奶。
    碰巧这时候玛丽闹了病,正在卧床休息。于是她让仆人把小奥洛尔叫来,让她跪在
自己的床前。她错误地以为是儿媳妇索菲唆使孙女从感情上疏远诺昂,按照她的思路,
必须让这个不懂事的小孩子了解她母亲的不光彩的过去,使她从心里厌恶她的母亲,或
者最起码让她为她母亲的过去感到羞耻,这样才能改变小奥洛尔对母亲的依赖,进而与
高贵、有教养、有身分的奶奶亲密起来。
    她躺在床上,从头到尾地讲述了索菲的出身和生活经历,没有丝毫表示同情的宽容,
甚至有些夸大其辞,总之把索菲说成了一个堕落的荡妇。同时,她又给小奥洛尔描绘了
自己及莫里斯的生活经历。两相对比,最后她顺理成章地指责小奥洛尔不明是非,她的
行为和想法是被什么东西蒙住了眼睛,往火坑里跳。
    玛丽忽视了她面对的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小姑娘,她的言语虽然成功地破坏了儿媳索
菲在小奥洛尔心目中的形象,遂了自己的愿,但同时这个孩子不可能马上转而投向她。
最可怕的,小奥洛尔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变成了一只迷途的羔羊,这是玛丽始料
不及的。她不再用心学习了,而且谁的话都不听。她的言行与以前相比判若两人。
    玛丽动此手足无措。她不明白是什么妖魂附住了这个孩子的心灵。但她毕竟是这个
家族的传人,是这个家族的未来,所以自己有责任不让她如此继续下去而自毁前程,有
义务想方设法改变她,让她最终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让人尊重的淑女。玛丽下定决心,
要把小奥洛尔送到修道院去,除此她没有别的办法了。
    “孩子,你现在越来越不像话,简直连常识都没有了。”她数落了小孙女一通,为
自己的决定做了铺垫。
    听说要把她送进巴黎的修道院,小奥洛尔非常高兴。确实,她也希望在修道院里改
变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在她的内心中,她想在巴黎见到母亲。虽然奶奶曾经向她讲
述了母亲的不洁的生活经历,但她从未真正地抛弃母亲。
    也就是在她进修道院这件事上,小奥洛尔开始对她的母亲流露出失望的情结,两人
之间的亲情出现了裂隙。
    小奥洛尔原以为母亲不会同意她进修道院,当看到她那坚定不愿在诺昂生活,会把
她留在自己的身边。
    她与奶奶一起来到巴黎,像从前一样,为能见到母亲而激动不已。然而,母亲对待
她的方式令她大失所望,既吃惊又伤心。索菲变得与小奥洛尔心目中的母亲判若两人,
极为冷漠无情。
    索菲给女儿讲了一通有钱又有本事的好处,这两方面可以从她的奶奶和修道院处得
来。所以她赞同自己的女儿进入修道院学习。但同时她又嘲笑了一番修道院,还丝毫不
客气地向女儿数落了婆婆玛丽的种种不是。在小奥洛尔的心灵当中,她发现了母亲的自
相矛盾,言不由衷。母亲一边指责奶奶在讨厌和看不起笃信宗教的行为的同时却把孙女
托付给修女们,一边又支持奶奶的作法,这是多么滑稽的事啊!
    小奥洛尔感到她的母亲不再爱她,她不明白这是为了什么。此后,她逐渐地不再想
念母亲,不再到母亲那里讨得建议和意见。虽然这样做令她心里异常痛苦,但毕竟母亲
是她的痛苦的最初制造者。
    小奥洛尔进的是一家由英国人在克伦威尔执政时期建立的女修道院。这里的一切都
是英国化的,嬷嬷都是英国人。在修道院里,小奥洛尔养成了说英语、喝茶的习惯。当
然,这些习惯都是被迫养成的。修道院里一天中有好几个场合孩子们不允许用法语说话,
而嬷嬷们对那些孩子只讲英语。这样做的结果无疑帮助小奥洛尔和她的伙伴们迅速掌握
这种语言。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刚到修道院时,小奥洛尔是由奶奶陪着去的。修道院里的孩子
们分成两班,也就是大班和小班,两个班的孩子们所接受的教育内容不尽相同。孩子们
该进入哪个班是按其的年龄来划分的。而按照常规,小奥洛尔该进入小班。但是,玛丽
不这样想。她在向院长介绍小奥洛尔的情况时,忍不住得意地说这孩子虽然年龄小,但
已经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如果现在把她编人小班,那么就有点儿让她虚度岁月了。确实,
小奥洛尔已经掌握了许多历史和哲学方面的知识,但在英语和时事知识方面,她则一窍
不通。玛丽也正是忽视了孙女的短项。修道院方面对此倒是处理得非常老练,他们没有
受玛丽的左右,最终把小奥洛尔编入了小班。小奥洛尔自己乐得如此。
    小奥洛尔进入修道院时年方十四,是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她的求知欲望非常强
烈,同时又非常富于反抗精神,这或许是莫里斯和索菲两相结合的产物在她身上的突出
表现。她是个小淘气鬼,但她的艺术才华此时亦初露锋芒。
    她在修道院里生活了两年。在这两年中,周围的人物和环境造就了她。她变得多才
多艺,风度迷人,勇敢的性格中又添加了优雅的一面。她变成了一个大姑娘,一个祖母
玛丽理想中的淑女。
    促使奥洛尔离开修道院的原因来自她的奶奶。按照奥洛尔自己当时的意愿,她想一
直留在修道院作修女。
    这个时候的玛丽身体状况不太好,她以为自己活不了太长时间。唯一让她时时牵挂、
放心不下的是在修道院里的孙女。她与儿媳索菲之间的隔阂,令她不希望在她死后奥洛
尔由她那不称职的母亲监管,那样她将死不瞑目。所以,唯一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是让奥洛尔离开修离院,择婿成婚。
    “孩子,我得让你尽早结婚,我必须这样,因为我的日子不多了。”她非常从容冷
静地对孙女说。
  
返回目录: 乔治·桑 (安安)    下一页: 第二节 情窦初开的少女

1999 - 2006 qiq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