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屋 : 军事 : 抗日作品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
同胞纪念馆的展览活动[节选]
段月萍
    血的见证
     
    侵华日军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已半个世纪。为把这一血的历史铭刻在南京
的土地上,南京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8月15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建成侵华日
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七年来,纪念馆已成为对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对外宣传和平、进行友好交流的
窗口,以及研究南京大屠杀史实的重要基地。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即开始了长达六周的杀、烧、淫、掠暴行,我
同胞被害总数达30万以上,其中被集体屠杀并毁尸灭迹的有19万多人,被零散屠杀,尸体
经慈善团体掩埋的有15万余具。日军屠杀我同胞手段极为残忍,除用机枪扫射外,有砍
头、剖腹、活埋、火烧、水溺等方式,甚至以杀人竞赛取乐,其野蛮残忍,令人发指。日军
到处强奸、轮奸妇女,从幼女到老妇,甚至孕妇都难以幸免。很多妇女被强奸后又惨遭杀
害。日军还大肆抢劫、焚烧和破坏。其所到之处,十室九空。抢劫之后,纵火焚烧,全市约
三分之一房屋被烧毁。昔日六朝古都,遭此浩劫,处处断墙残壁,尸横遍地,血流成河。日
军的血腥暴行,为人类文明史上之巨大耻辱。
    1983年底,南京市人民政府为永久铭记这一血的历史教训,用历史教育广大人民群众
和子孙后代,奋发图强,振兴中华,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报经中共江苏省委、江
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南京大屠杀”编史、建馆、立碑领导小组公室,广泛搜集日军
暴行资料,筹建纪念馆并在当年日军各主要屠杀地点为遇难同胞立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纪念馆于1985年2月破士动工,当年8月15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落成开放。
    纪念馆建于南京城西日军当年大屠杀现场之一的江东门“万人坑”丛葬地遗址。
    占地2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由南京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齐康设
计。设计构思抓住“生”与“死”的对比,突出日军大屠杀造成的死亡、悲愤的主题,并保
持遗址的地形地貌。整座建筑呈纪念牲的大陵墓状。它以灰色花岗石、黑白大理石作墙面,
运用雕刻、院墙、地辅面、植物配置及其他寓意小品等艺术手段来烘托主题所要求的意境和
气氛。
    人们从人口进入广场,就看到馆厅正面庄严肃穆的花岗石墙面上,镌刻着“侵华日军南
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邓小平手书)。沿右侧拾级而上,迎面是以中、英、日三
利文字刻着令人触目惊心的黑色大字“遇难者300000”,给人以极为强烈的印象。凭吊者
登上主体建筑大厅的屋顶平台,俯瞰空旷的墓场,鹅卵石的地面上,寸草不生,几棵柏树的
后面竖立着高4米的母亲雕像,她悲溃无力地伸着手在寻找看失去的亲人。她的身后,是一
座半地下的、棺椁形的“遇难同胞遗骨陈列室”,这种对死亡、凄凉气氛的强烈渲染,一下
子便把来自喧闹、繁华、幸福生活中的人们引人到一个陌生悲惨的世界,这巨大的变化,使
人们产生一种沉重的压抑感,震动看每个人的心弦。而墙外种植的郁郁葱葱的常青树和墙内
沿路径、墙边卵石地沿边的片片碧草,使人们感到生机盎然,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
生”的无限生命力和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还在鼓舞着人们奋斗不息。
    凭吊者顺台阶而下,到了院内,便看到循院路边、墙边散置着的13块小型石碑上,记
载看13处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及史实,它是全市遇难同胞惨遭屠杀的缩影,在这13处遗址的
当地,也建立了相应的纪念碑。用青条石砌成的乱石围墙,呈现出凹凸不平状的断垣残壁,
再现了当年战争的痕迹。
    墙上嵌刻看“搜捕”、“屠杀”、“祭念”(人民组成钢铁般的“血肉长城”)三组高
2.3米*,总长51米的大型黑色花岗石浮雕,与乱石院墙浑然一体,增加了悲惨、压抑、低
沉的气氛。
    凭吊的人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步入遗骨陈列室。棺椁型的遗骨陈列室屋顶用黑色大理
石,墙面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室内两边大玻璃柜内,设计成一个地层剖面,层层叠叠地布满
着在纪念馆施工过程中从“万人坑”挖掘出的遇难者累累白骨和部分遇难者名单。凭吊者如
同走入墓穴,有的人情不自禁地在此查询亲人的名字,有的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悲痛,嚎啕
大哭。人们的心灵又一次受到冲击,悲痛、屈辱的悲愤之情达到极点。
    穿过遗骨陈列室,由地道口进入呈平顶形的半地下的大型基皇“史料陈列厅”和电影放
映厅,其面积有1500多平方米。半地下室采用大理石中间柱承重,不设隔墙,显得宽敞,
地面采用黑白大石磨光地面,顶棚灯光采用昏暗的牛眼灯直射,西南两面扇形矮窗联结室外
鹅卵石地面,窗帘采用墨绿色丝绒,室内压抑、阴森、凄惨的气氛得到深化渲染,使人们一
进入展厅仿佛又回到当年大屠杀的人间地狱.人民遭屠杀,民族遭屈辱的往事,又浮现眼
前。由于这项建筑构思新颖,建筑形式独特,曾于1990年获中国80年代建筑艺术作品奖。
    史料陈列厅内展出的主题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专题,主要从日军杀、烧、
淫、掠暴行等方面展开。整个展出根据真实、准确、重证据的原则布局,力求思想性与艺术
性的统一,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其主要陈列的内容有:当年日军大屠杀现场照片,
历史档案资料,中外人士当年对这次历史惨案所写揭露日军暴行的记实、报导和出版的专
著、图书;至今尚健在的一千多位幸存者的名册、照片、证言、证词和实物,当年屠杀南京
人民的日军军官和士兵日记、供词、屠杀武器;慈善团体崇善堂、红十字会、红十字会掩埋
尸体的照片、统计表、臂章、证词,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审
判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谷寿夫的照片、判决书等。电影馆放映厅,有200多个座位,
向观众放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纪录片。这些展出的内容,都是历史的真实纪
录,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有不少是第一次展出。这一切都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血的铁
证,它有力地驳斥了日本右翼散布的“南京大屠杀虚构”的谬论。
    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纪念馆开放七年来,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观众300多万人次,前
来参观的人们对纪念馆庄严肃穆的建筑风格,呈现出的悲惨凄凉气氛,陈列的日军大屠杀暴
行实物史料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少观众参观后留言、题词、撰文、赋诗、抒发自己的感想。中央领导人、老干部、老
知识分子、抗战将领后裔和一些老人们,观看后勾起对当年国耻、民族苦难的辛酸回忆。全
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同志参观后,激愤题词:“最深刻、最有力的一部爱国主义教科书”;
年过九旬的著名画家刘海粟参观后悲愤挥毫:“人类历史的悲剧”;南京大学著名国际关系
史教授王绳祖观后题词:“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南京市一位区人大常委副主任参观后即席赋诗:“抗战胜利四十秋,忆起当年民族仇。
卅万同胞遗白骨,,惨绝人寰血横流。
    前车之鉴后事师,居安思危警于后。振兴中华创四化,世界和平方无忧。”抗战将领冯
玉祥先生后裔参观后写道:“我们决不能忘记这一历史悲剧和耻辱,希望中国强大,才能不
受外来敌人的侵略,希望中国青年更要牢记历史教训,要奋发图强,建设祖国。”
    一位家住锦绣坊25号,年过七旬的老人陈立言写道:“日军暴行,磬竹难书,贵馆建
立,动人泪下。我们七旬老人,对日军暴行耳闻目睹,记忆犹新,传谕子孙,万不及一。建
馆对教育鼓励后人,振奋国家,告诫同胞,避免历史重演,意义重大,且可告慰死难同胞于
九泉之下。”过后,他寄来多年前拍摄的掩埋尸体的“无主孤魂墓碑”照片,作为历史见
证。
    青年们面对大屠杀史实,方知旧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屡遭外国侵略的屈辱史,是人民处于
水深火热的苦难史,深感作为华夏子孙,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要为振兴
中华而努力学习,增强民族自强意识。华东工程学院附中高二学生王迎霞参观后,在作文中
写到:“参观纪念馆,看到一卷不堪回首的历史,使自己感到窒息,受难者的挣扎呼号如同
海潮般地席卷而来:母亲在绝望中悲号,青年在愤怒地狂呼,少女在痛苦中呻吟,孤儿在伏
尸啼哭,....人类应有的权利,中华民族应有的尊严,在这群毫无人性的刽子手的屠刀下,
荡然无存。历史已一去不复返,昔日受辱的华夏,如今已昂首于世界的东方。
    但是当年的悲惨历史,绝不能忘怀!”南京中学生杨明参观后写的题为《刻骨铭心的国
耻》一文,获得全国中学生作文比赛一等奖,被刊登在获奖作文选专辑上。前来参观的高等
院校,军事院校的学生们也纷纷写来观后感。南京解放军通信学院一位大学生写道:“我们
的祖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我们的人民不再遭受凌
辱,做为共和国的一名钢铁卫士,我们决不能忘记自己的神圣职责,要从历史的学习中增强
民族自强心。”一些远在四川、福建、河北、广西的青年来信说:“作为80年代的青年,
虽然没有大过那段惨痛的历史,但一定要了解和牢记这段国家遭难、民族被辱、人民受害的
血泪史,以此为活教材,补上这一课,肩负起80年代青年的历史重任*,激励自己脚踏实地
地做好本职工作*,肩负起九十年代青年的历史责任,这是对被害同胞最好的悼念,是振兴
中华最有力的实际行动。”
    港、澳、台和海外侨胞,七年来参观者达10多万人。他们对祖国坏有深切的感情,参
观后普遍反映纪念馆的建立实现了他们的心愿*,深得民心*,是一件大好事。海峡两岸炎黄
子孙对日本军国土义侵略的民族仇恨是共同的。台湾同胞回大陆来观光探亲访友,凡来南京
的,必来纪念馆参观,他们认为不来这里看看,是终身遗憾。1990年2月24日台湾“中国
统一联盟访问团”一行25人,由副团长、台湾大学社会系教授、统联监委召集人张晓春率
领来纪念馆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该团成员对当年侵华日军灭绝人性的杀烧淫掠暴行,无
不切齿痛恨,激起极大的愤慨,同时对国内建立这样的纪念馆,备加称赞。他们说:“日本
侵略中国的这段历史绝对不能忘记,大陆建立这样的纪念馆深得民心的,台湾就没有。现
在,台湾连遭受过日本侵略的气氛都没有了。”参观后,很多人纷纷留言。副团长张晓春和
团员孟德声(“统联”执委、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写道:“国族血海深仇不可忘怀!国强
民才能安*,今日我中国已自立自强起来,我同胞可安居乐业。”
    该团秘书长刘国基(夏潮联谊会执行委员)写道:“再度拜祭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特觉
中国必须统一*,必须强大,才能对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子子孙孙千万不能忘记这段历
史。”团员台湾作家康桥写道:”国不强,则为羔羊!”曾祥铎(“统联”执委、东吴大学
教授、《统一日报》总主笔)写道:“参观过纪念馆后,有两点感想:一、日本人的兽性印
象,至今未消。
    二、这段悲剧,中国人永不可忘。中国人民应该紧密团结,将中国建造成富强国家,以
维护世界和平。”丁颖(“统联”候补监委、诗人)写道:“如此民族血债,希望所有中华
子孙都不要忘记。”张敏生(“统联”监察委员、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台北分会会
长)写道:“祖国的强大,是我国人民生命的保障。”何伟康(“统联”执委、专栏作家)
写道:“有恨难消,行义载道。”周大中(“统联”监委、中兴大学教授)写道:“民族大
团结,成为超强国家。”
    纪念馆建立之后,即受到日本右翼势力的攻击。日本拓殖大学讲师田中正明在日本《正
论》杂志1985年12月号刊登题为《九问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文,说“南京建造的‘南京
大屠杀纪念炫’是以虚伪的历史和被歪曲的事实为依据”,根据“政治意图”而建造的永久
性建筑物,这种建筑物“在两国间留下不信任感*,有百害而无一利”。该文以当时南京人
口多少等九个疑问,证明他们“根本不存在大屠杀事件”的论点,质问纪念馆,要中国方面
做出明确回答。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挑衅,在我们还未公开发表驳斥文章之前,曾参观过我
馆的香港旅日学者杨启樵先生出于他对日本帘国主义侵略的愤恨,对祖国热爱赤诚之心和对
纪念馆的关切,主动站出来,于明1986年1月1日在香港《百姓》杂志连续发表题为《代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驳斥田中正明的九点质疑》专文,针对田中正明提出约九个问题,有理有
据地一一批驳。
    生活在大洋波岸的海外侨胞们,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暴行是铭记于心的。旅美华
侨滕健耀先生,得知国内建立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后,深受感动,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华文
《论坛报》上撰写题为《感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文,遥赞纪念馆的建立:“方释四十年
耿耿胸怀,堪偿人我心愿。遂怀酒满斟,遥祭三十万冤魂,慰灵寄语。国内以及海外同胞,
末曾或忘敌寇兽行,国史的耻辱。今天之政府不负众望,承担起民族之寄托,修建了这所纪
念馆,永志千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该文并从一为警惕,二为教育,三为四化建设等七个方面,论述了纪念馆的功用。
    旅美华人翁绍裘先生,任美国“旧金山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美国源流出版社社
长、潮州同乡会顾问。1987先3月应广东省邀请回乡观光时,曾来南京参观凭吊纪念馆。
返美后,得知纽约日本协会从二月到四月大举放映日本在二次大战期间摄制的宣传电影,不
禁怒火中烧,因而联想到在国内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事,撰写了《日本协会应参观南京
大屠杀纪念馆》一文,刊登于1987年4月16日美国《中报》上。
    该文揭露日军暴行后说:“日本帝国主义者对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发动侵略战争间所拍摄
的电影,完全是麻醉日本人民以及欺骗占领区人民的宣传品,完全是为军国主义服务,掩饰
和美化他们奸淫掳掠的暴行,有什么文化意识形态可言?有什么价值存在?至于所谓`重建
新的*,更完整的回忆’,更是一派胡言。照我看,最完整的回忆应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
馆。如果日本协会的人士要获得完整的回亿,最有效的步骤便是到南京走一趟,参观大屠杀
纪念馆,观看大屠杀纪录片,访问那些在日本兽行下虎口余生的老百姓。现在纽约日本时会
此时此地放映日本战时宣传影片的活动*,显然不仅仅是失真的问题,而是别有用心,是大
大的要不得的。”
    侨居美国,从事影视工作的郎云女士,在1987年12月纪念南京大屠杀50周年之时,
曾自费来纪念馆拍摄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和幸存者纪录片,并带回美国放映。她说:“在美
国,一些旅美日本人,颠倒历史,粉饰侵略本质*,把自己国家在二次大战中是侵略者的形
象,美化为受害者,妄图欺骗世界人民。我不能让他们在美国胡说,我拍摄南京大屠杀纪录
片,就是要回美国去宣传历史真相,让世界人民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真面目。”该片拍成后
在美国放映时反响很大。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籍华人扬振宁教授,1989年12月25日参观纪
念馆时,对馆内陈列的照片、实物和资料等看得认真,问得仔细。他深为感慨地说:“这里
的确是个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他十分关心地问:“中小学生来不来参观,大学生
来不来参观?青年人来不来参观?”他还向我们介绍了日本广岛(原子弹)和平纪念馆的情
况。他说,日本每年八月六日都举行集会教育人民,你们也要这样做。我在美国*,那里很
多人不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情况*,有位朗云女士1987年来南京在纪念馆自费拍摄了南京大
屠杀录像片*,介绍到美国广为宣传。现在日本还有一些人不承认侵略*,这个馆建得很好
*,用历史事实说明了问题。你们要印资料对外宣传。”杨教授不仅关心纪念馆的工作,还
建议多种一些高大的树木,改善纪念馆内的气氛,后还专就此事,向南京市王荣炳市长提出
建议。
    旅居世界各地的侨胞,对祖国怀着一片赤子之心,为了教育下一代,牢记历史教训,警
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由旅美华人唐德刚教授、邵子平先生等发起、组织的美国东岸南京大
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香港纪念抗战遇难同胞联合会、日本南鹏商事株式会社等十个侨胞团
体,于1991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54周年纪念时,在纪念馆举行集会,向遇难同胞敬
献花圈,哀悼遇难同胞。香港纪念抗日战争受难同胞联合会主席杠学魁先生在集合上发表演
讲。他激动他说:今天是南京大屠杀30万受害同胞的54周年纪念,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清,
从美国来、日本来、香港来悼念死难的同胞。
    近半个世纪多了,死难同胞的冤屈需进一步申雪,他们在那里盼望有一天为他们作主,
有一天彻底讨回公道。他们的血不会白流,我们尽我们的力量为他们讨回公道。
    当年大屠杀时死里逃生的幸存者以及遇难同胞的亲属参现以后,更是感慨万千,家住姜
葱园的老人骆中洋,参观后触景生情,往事涌上心头。回家之后,一口气写了一份长达七千
字的控诉材料,揭露日军暴行和受害幸存经过,作为历史的见证,寄给纪念馆。家住浦口区
的南京钢铁厂老工人郭永柱,特地把保存多年的当年日军大屠杀时,用来装汽油焚尸的铁桶
和日军扎刺我问胞眼睛的铁针,赠给纪念馆作为罪证实物陈列。
    成千上万的观众,不管是老人还是青少年,参观了纪念馆后,异口同声,血的历史,血
的教训,一辈子不能忘,子孙后代永远不能忘,许多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会、共青
团以及在宁举行的全国,全省性的各种会议,都把安排到纪念馆参观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的重要内容。部队新兵入伍教育,军事院校和各大,中,小学校入学教育的第一课也在这里
进行。
    解放军南京工程兵学院、南京通信工程学院每年新学年开始,都到这里举行入学教育仪
式,宣读祭文,请纪念馆介绍大屠杀史实,听幸存者讲述被害经过,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
果。由于纪念馆肩负着爱国主义教育重任*,1991年被南京市共青团市委命名为*&南京市爱
国主义教育基地。
     
 
  
返回目录: 抗日小品文    下一页: ·平倭策

1999 - 2006 qiq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