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屋 : 网友文集 : 林思云


 
科学与宗教的争执
     
林思云
     
     
一、怎样理解宗教
     
目前地球上的人口大约有60亿,三分之二的人都信仰各种宗教。在亚洲,缅甸、
泰国信仰佛教;印度信仰印度教;中亚国家、阿拉伯国家信仰伊斯兰教;欧洲、美
洲国家信仰基督教;非洲的很多民族信仰各种原始宗教。虽然中国不信仰宗教的人
很多,但是从整个人类社会来看,不信仰宗教的人其实是少数派。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信仰宗教呢?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比较有
名的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论。
     
黑格尔认为,人的精神可以分为三种形态:主观的精神、客观的精神和绝对的精神。
绝对的精神是指人们在宗教、艺术和哲学方面的精神形态。主观的和客观的精神形
态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或改变,但绝对的精神形态却是人们生来就有的,无
法改变的固有部分。不通过系统地学习我们根本无法理解科学的著作,然而我们一
生下来就会用自己的直觉去体会音乐的感动,不需要也不可能由别人来教导我们怎
样对音乐进行欣赏。人生来就有一种对艺术进行审美的绝对标准,这种绝对标准是
无法通过教育来改变的。
     
80年代港台歌曲初登大陆时,曾经有一些人试图通过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来
改变他们对港台靡靡之音的喜爱,但没有得到任何效果。其原因就是人们对音乐的
审美标准是绝对的。禁止人们听某种音乐是可能的,而改变人们内心中的音乐审美
标准却是几乎不可能的。同样人们对宗教的信仰也是一种生来就有的绝对倾向,如
果不用强制的方法,单靠后天的思想教育无法消除人们对神的信仰意识。
     
人们的宗教信仰意识、审美观等精神形态都是天赋予我们生来就有的。如果我们承
认宗教、艺术等绝对的精神是“天赋与的”,和承认这些是“神赐给的”之看法,
在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黑格尔把绝对的精神也称为“神的精神”。
     
一些人指出:宗教既不能告诉我们怎样增加粮食产量,也不能指导我们怎样发射人
造卫星,因此宗教是无用的。这其实是站在功利主义的角度上对宗教的片面理解。
科学教导人们怎样获取物质利益,而宗教教导人们怎样看待物质利益。宗教告诉人
们: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精神上的痛苦,绝大多数都是由于自己无止境的贪欲所造成
的。宗教劝导人们从一味追求“升官、发财、出名”等物质贪欲中解脱出来,建立
一个更高层次的生活追求和理想。
     
宗教是防止人类社会走向单纯追求物质利益的冷酷无情社会的巨大力量,历史也充
分证明缺少宗教的社会绝不会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希望那些认为科学代表进步、宗
教代表落后,主张“宗教过时论”和“宗教无用论”的人们,能够重新思考一下宗
教的意义。对于一个人来说,信不信仰宗教完全是个人的自由。但即使不信仰宗教
的人们,也应该对宗教有一个比较客观的理解和认识。
     
二、科学的方法能否认“神”的存在吗?
     
宗教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人类诞生的那一天,神学是人类最古老的学问。现在发现的
刻有中国最原始文字的甲骨文骨片,其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占卜和祭神的。不管
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考古学结果都证明,人类最早的文字是关于“神”的记录,人
类最早的节日和庆祝仪式也是对“神”的感谢和祈祷仪式。人类有很多种族和部落,
其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完全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所有种族或部落都有
自己的宗教信仰,虽然许多种族部落既没有文字,也没有成熟的文化。
     
科学的诞生却比神学晚得多。虽然古代也有一些可以称之为科学的东西,但真正意
义上的科学是在文艺复兴后诞生的。特别是19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
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然而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种认
为科学可以解决人类一切问题的科学万能主义。科学万能主义者以傲慢的态度评价
宗教,认为宗教不过是科学尚未发达以前的旧时代产物,是一种落后的迷信思想。
     
科学和宗教的最大冲突就在于“神”的问题上。各种宗教虽然教义不同,但都承认
有超越自然的“神”的存在。而科学却倾向于否认神的存在,试图把自然界的一切
现象以及人类的各种行为归结于各种科学的原理。一些持无神论观点的科学者认
为:“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在大脑中创造了神”。
     
无神论者否认“神”存在,其最大理由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无法证实“神”的存在。
科学的方法无法证实“神”的存在,所以“神”不存在这个结论,乍看上去似乎很
有道理,但如果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个结论在逻辑上是有很大问题的。因为
我们无法验证“科学的方法”本身是无所不能的、或者是绝对正确的。如果“科学
的方法”本身并不是无所不能和绝对正确的,那么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神”是否
存在,就显得缺乏说服力了。
     
事实上,科学的证实方法在许多情况下是完全不适用的。科学的证实方法要求:实
验者和被实验对象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事物,被实验对象绝不会受到实验者主观意志
的任何影响,实验者以旁观者身份对被实验对象进行客观的观察。比如将2分子的
氢气和1分子的氧气混合起来使其反应,就可以生成1分子的水。这个实验不管由
谁来作,都不会因人而异而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科学的证实方法应用于无生命的
自然事物时,的确可以得到正确可信的结论。但是如果人对人自身进行研究的话,
就不得不将自己既作为实验者,又作为被实验对象。在这样的情况下,科学的证实
方法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就难于得出客观的结论。
     
对于人的肉体部分,科学的方法是可以适用的。医生可以通过测量病人的体温,化
验病人的血液,观察病人的内脏等实验方法进行诊断,对症下药。但是对人的精神
部分,科学的方法就毫无用武之地。一个人根本无法搞清另一个人头脑中到底想些
什么,同样一个人也不可能让别人完全理解自己的思想。无生命的科学仪器永远不
可能观测出人头脑中活生生的思想意识。
     
科学的证实方法在文学艺术这样非物质的纯意识领域中是完全不适用的。通过科学
的实验,能发现我们为什么要呼吸、为什么要睡眠的客观理由。但对于我们为什么
要读小说,为什么要听音乐的问题,科学的实验方法就无能为力了。音乐家只有通
过对人们思想感情的直觉揣测,感觉出人们的喜好,才能写出为人们所喜爱的音乐。
我们不可能指望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发现那些世界名曲为什么被人们所喜爱的科
学定理。
     
宗教和文学艺术一样,是非物质的纯精神产品,所以用科学的验证方法来否认“神”
的存在,是缺乏足够说服力的。如果试图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宗教中的“神”,无
异于由盲人来评论美术,由聋者来评论音乐一样荒唐。宗教中的“神”是超越自然、
超越人类的一种超然存在,对于“神”我们只能用心灵去体会和领悟,根本不可能
用科学的物质方法来予以证实。
     
另外有一些人把神庙中的神像和“神”等同起来,以为否认了神庙中的神像的真实
性,就等于否认了“神”本身的真实性,这其实是一种对“神”的简单理解。神庙
中的神像不过是人们表示对“神”之崇拜和敬仰的一种方式,和“神”本身并没有
直接必然的联系。“神”是存在于人的心中,而不是依附在神庙中的塑像上。一个
人可以用暴力毁去神庙中的神像,但任何方法都无法毁去人们在心底中对神的信
仰。
     
三、怎样理解宗教中的神
     
对于“神”是否存在的争论,一直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争论。我们不得不试图回答
这样一个问题:科学的方法无法否认“神”的存在,但也无法证实“神”的存在。
到底“神”是否真的存在呢?如果说“神”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旁的话,那么为什
么我们完全观察不到神的身影和踪迹呢?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都无法用五官感知,只能用心灵的直觉进行感受。比如“时
间”就是一个我们无法用五官感知,只能用心灵进行直感的事物。谁也没有见过“时
间”是什么样子,用科学的仪器也完全观察不到“时间”的外形和构造,是不是可
以因此推论说:“时间”完全是人脑中虚构出来的东西,世界上其实并没用“时间”
这个东西存在呢?
     
虽然我们完全观察不到“时间”的外形和构造,但却直觉地感受到世界上的万事万
物都被笼罩在“时间”这个无法抗拒的巨大力量下,感觉到看不见、摸不着的“时
间”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旁。因此也可以不太严格地用理解“时间”的方法去理
解“神”。尽管我们时时刻刻生活在“神”的怀抱中,我们却完全看不见、摸不着
“神”的外形和构造,我们只可以用心灵去体会和感受“神”的存在。
     
另外,一些与“神“有冲突的科学定理,往往其本身也存在逻辑上的缺陷与不合理
性。比如著名的进化论,指出人类是从比较低等的猿类进化来,猿又是从更低级的
动物进化而来……。一切生物都是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单细胞生物是
一切生命的进化原点。但是如果继续追问一下最原始、最简单的生命又是从什么进
化而来的?进化论对此无法回答。进化论说生物有一个进化的起点,却没有说生物
有一个进化的终点,是一种“有始无终”的模式。对于自然的事物或规律,应该是
“有始有终”或“无始无终”的模式才比较合理,如果有一个始点却没有终点,必
然涉及到这个起点是从何而来,这往往就不得不涉及到超自然的“神”。当年牛顿
提出“上帝”作为自然界的“第一推动力”,也是感到一些自然规律如果不引入超
自然的神,在逻辑上就缺乏合理性。
     
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神”就成为人脑中的一个无法抹去的存在。如果说“神”
仅仅是人在大脑中创造出来的虚幻,那么这种虚幻为什么会永久地伴随人类社会?
这种虚幻又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共感?我们应该再认真地思考一下:“神”难
道真的仅仅是人在自己大脑中创造出来的迷信吗?
     
     
1999年12月10日写于日本
     
     
 
 
     
 
     
  
返回目录: 林思云文集    下一页: 对宗教的理解认识

1999 - 2006 qiq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