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屋 : 网友文集 : 林思云


 
话说金陵
     
林思云
     
     
本人生在南京,长在南京,祖上三代也都是南京人,大约可以称为老南京了。
     
本人家住秦淮河畔的堆草巷,对面的一条巷子叫“乌衣巷”。提到“乌衣巷”,
喜欢唐诗的朋友一定会想起刘禹锡的一首七绝“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斜”字古语读作“xia")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个“乌衣巷”就是现在南京城内、我家附近的乌衣巷。晋朝南渡以后,大将
军王导、谢安的故居就在金陵城内的乌衣巷,并在乌衣巷筑有一堂曰“来燕堂”。
     
此诗是十分有名的怀古诗,诗人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把一种触景生情的
伤感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前两句中用“野草花”和“夕阳斜”,先给读者描
写出一幅凄凉衰败的景色,然后笔锋一转,抒发伤感的情怀,达到了情景交融
的境界。
     
唐诗中这种先写景、后抒情的“起承转合”的笔法十分多见。比如杜牧在南京
写的一首七绝“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也采用了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的“起承转合”的笔法,是一首以景
带情,情景交融的好诗。特别是用“不知”二字为商女开脱,点明了言者无心,
听者有意,使诗的气氛更为伤感。
     
再比如韦庄的一首在南京写的“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诗也采用了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的“起承转合”的笔法,诗人先写江
南的蒙蒙小雨来营造一种伤怀的气氛,然后笔锋一转,以埋怨的口气说:台城
旁的柳树如果有情的话,应该和台城中的主人一同衰落,你还是这样茂盛说明
你是多么的无情。此处怨笔所用之妙,把诗人的伤怀情感完全烘托出来了。
     
从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好诗往往要有“起承转合”,直来直去则为诗家的大
忌。如果上面几首诗一开头就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或“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则荡然全无。
     
今人写诗,虽然不乏秀作,但往往让人感到入笔太直,缺乏古人那样“起承转合”
的婉转笔法,这也是今诗与古诗的最大区别之一。也许今人的生活节奏太快,已
生不出古人那种悠然的情怀。
     
唐诗中咏金陵的诗很多,以上举出的三首是比较有名的代表作。但它们有一个共
同特点,就是都是伤感之作。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了南京这个城市的悲苍历史。
     
去过南京的朋友都知道南京的地形十分雄伟,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确有
“虎踞龙盘”之势,比北京、西安等古都的气势都要雄伟。正因如此,历代选南京
作首都的王朝极多,近代还有太平天国和国民政府选南京作首都。
     
可是不幸的是,选南京作首都的王朝或政权没有一个是长命的。这当然可能仅仅是
一种巧合,但太多的巧合不能不让人怀疑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必然的规律。于是人
们想到了“风水”问题,认为南京的风水不利于帝王。据说当初有人劝说毛泽东选
南京为都,结果毛以“风水”考虑还是选了北京作首都。
     
中国人对南京这个地名并不陌生,提起南京人们会联想到什么呢?中国近代的第一
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日战争期间的“南京大屠杀”等等悲伤的事情,似
乎南京总是与悲伤结缘。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主人公“金陵十二钗”,他们的命运
都是十分悲惨的。
     
北京人以首都人而自豪,上海人以中国最大最繁华的都市而自满,深圳人以中国
最开放最富有的城市而自骄。南京人有什么让人羡慕之处?南京似乎什么也没有,
有的只是悲伤的故事。曹雪芹把薄命之人称为“金陵十二钗”,为什么选用“金陵”
这个地名,莫非曹雪芹已预感到南京人将是薄命之人?
     
作为一个南京人,的确自感命“薄”。有时感到“风水”这两个字真是不信不行,
可是“风水”怎么才能扭转呢?只愿今後的南京不要再增添伤心的故事,愿上帝
保佑南京。
     
2000年1月21日写于日本
     
     
     
 
 
     
 
     
  
返回目录: 林思云文集    下一页: 谨忆周树人君

1999 - 2006 qiq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