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屋 : 网友文集 : 林思云


 
真实的汪精卫(三)

林思云


第二部分《打倒独裁者蒋介石》
第二部分之一  起草总理遗嘱的人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北京的满清政府
依然存在,满清政府的手中还握有比革命军更为强大的军队。这时中国面临两种选
择,一种选择是双方采用武力对决的手段,在中国进行一场大流血的“南北战
争”,胜者用武力统一中国。如果双方一时间僵持不下,中国就有南北分裂成两个
国家的危险。另一种选择是双方采用和平的议和方法统一中国,当时和平议和的关
键掌握在袁世凯手中,“南北战争”能够避免吗?人们把视线聚焦在袁世凯身上。

现在中国人一提起袁世凯,就条件反射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个“窃国大盗”的形
象,简单地把袁世凯划为开历史倒车的人民公敌,但实际上的袁世凯并非如此简
单。由于袁世凯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共同的敌人,所以国共两党的历史书都对袁世凯
大加诋毁,把袁世凯描绘成一个充满权力欲的野心家,一些历史书还误传袁世凯出
卖谭嗣同等人的恶迹。其实1912年,袁世凯在大部分中国老百姓心中的威信,要
远大于孙中山。在清末,袁世凯就象当年苏联的叶利钦一样,是清政府中改革家的
代表,清政府后期的诸多改革,多数出自袁世凯之手。在叶利钦上台以前,谁会预
测到他会从民主的旗手变成独裁的君王呢?袁世凯也象叶利钦一样,上台前也曾赞
美声一片。

孙中山的民国临时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了两个最基本条件∶清帝退位和采用西方式的
共和制国体。对于清帝退位,袁世凯等汉族大臣基本全部赞成,可是在打倒清帝
后,中国该采用什  国体的问题上,双方意见分歧较大。袁世凯本来是梁启超等人
“开明专制”的支持者,也认为中国不适合搞共和制。不过袁世凯还是同意了南方
政府采用共和制的方案,但要求中华民国总统有近似于独裁的权力。最后南方政府
同意了袁世凯的集权总统方案,南北政府合并,使中国避免了内战和分裂的危险。

如果说袁世凯有什  “功绩”的话,应该首推“统一中国”。当时革命党人十分激
进,不少人提出了分省自治的提案,如果当时没有袁世凯坚持维持一个强权的中央
政府,中国很可能就要分成几个国家。另外蒙古和西藏当时是清王朝的藩属国,辛
亥革命后,俄国和英国曾设法谋求蒙古和西藏脱离中国,但袁世凯积极与列国交
涉,保全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

袁世凯出任第一任中国民国总统,并非窃取了孙中山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而是
当时的众望所归。袁世凯虽然赞成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但并不
赞成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而倾向于搞开明专制。孙中山为首的同
盟会的革命目标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虽然实现了三民主义中推翻异民族统治的“民族主义”目标,可是在平均地权、男
女同权方面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方面,却几乎没有达成当初的目标。不
少同盟会成员批评孙中山不应该放弃同盟会当初的平均地权、男女同权等革命目
标,汪精卫也向孙中山进言,希望同盟会不要仅仅满足于打倒满族人政府,但孙中
山却以为这样的妥协是必要的。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命了蔡元培、宋教仁等多
位南方政府人员组成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曾邀请汪精卫这位全国着名的
反清英雄出任广东省都督,这对于一个还不到30岁的青年来说,是极有诱惑力的
官职,但汪精卫却婉言谢绝,实践了他革命成功后“不作官,不作议员”的承诺,
于1912年9月携陈璧君一齐前往法国留学。

为了在议会中对抗袁世凯的总统强权,同盟会联合其他一些党派,在1912年8月
成立了中国国民党,孙中山出任国民党理事,宋教仁出任理事代理,但国民党的实
权基本上掌握在宋教仁手里。随着政局的发展,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和袁世凯的开明
独裁路线的分歧越来越大,最后发展成为公开的斗争。1913年3月20日,国民党
的实际领导人宋教仁在上海被暗杀,南方的革命派一齐举起了反袁的旗帜,这就是
所谓的“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开始后,汪精卫应孙中山之招,从留学的法国紧急回国,叁加革命。
但“二次革命”的革命军在袁世凯的强大政府军面前很快土崩瓦解,1913年9月1
日的南京陷落,标志着“二次革命”失败。“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亡命日
本,汪精卫亡命法国。

“二次革命”失败后,汪精卫的人生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前汪精卫以为中国的
一切罪恶之源就是满清政府,只要打倒了满清政府,中国就一下会变成一个民主强
盛的国家。但是汪精卫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曾经为之献身的革命事业,竟然得到这样
一个结局,革命不但没有使中国民主强盛起来,反而比以前清王朝的时代还要糟
糕。一个人对一个事业投入的越多,对事业失败的悲痛和挫折感就越大。汪精卫曾
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都交给了革命,却换来了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使汪精卫的革
命理想消失得无影无踪。汪精卫一下从一个狂热的革命青年,变成一个踌躇多疑的
政治家。

在法国,汪精卫进入法国里昂大学攻读社会学。汪精卫在法国学习很勤奋,似乎想
远离政治的漩涡,但中国政局的发展,又把汪精卫带回到了激烈的政治斗争中。
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华革命党。1915年12月,袁世凯废除共和
制,改中华民国的国号为“中华帝国”,自己宣称为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的帝制
复辟,在中国引起了新一轮反袁运动,就是所谓的“三次革命”。汪精卫在孙中山
的急招之下回国,叁加了反袁护国军。袁世凯军队在反袁军面前节节败退,袁世凯
不得不在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恢复共和制,并在6月6日急病而死。

尽管汪精卫一直是反袁先锋,把袁世凯称为“人民公敌”,但袁世凯并不记恨汪精
卫,反而非常欣赏汪精卫的胆识和才能。在汪精卫流亡法国期间,袁世凯曾经托蔡
元培找汪精卫,请汪精卫回国作总统府的高级顾问,但汪精卫拒绝了袁世凯的邀
请。从历史上来看,汪精卫并不是一个特别喜欢追逐权力的野心家。

“三次革命”表现出中国的老百姓对几千年来延续的帝制已经厌烦,使在中国复辟
帝制的企图再也无法得逞。虽然“三次革命”成功地阻止了袁世凯的复辟帝制,但
孙中山的国民党并没有得到政权。袁世凯死后,政权依然掌握在握有枪杆子的北洋
军阀手中。当时中国之所以形成军阀混战的局面,是由于中国没有征兵制、也没有
军官退休制度。当时在中国征召士兵并不是由国家机构统一进行,而是由各路将军
私人征召,这就形成了士兵不忠于国家而忠于个人的私家军制度。

孙中山虽然长年从事革命,在民众中也有较高的威信,但由于没有自己的私家军,
所以一直无法走上政坛。这使孙中山痛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感到有必要创
建一只效忠于自己的军队。但孙中山本人的职业原是医生,自己并不懂军事,也没
有带兵打仗的经验。而孙中山周围的忠实追随者汪精卫、廖仲恺、胡汉民等人都是
书生,没有会带兵打仗的将军。孙中山开始着重搜罗军事人才,在日本军事学校毕
业的蒋介石,很快受到了孙中山的青睐。

1917年苏联成立以后,开始了输出共产主义的革命外交,中国成为苏联革命外交
的最重要国家。苏联宣布放弃沙皇时代与中国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人民
对新兴的苏联政权产生了极大的好感。苏联看中了孙中山的国民党,而孙中山也正
好急需外国的支援,以前积极支持孙中山的日本在提出苛刻的21条后,已经遭到
中国人民的反感。于是孙中山开始在苏联的援助下筹建一只完全效忠于自己的国民
党军队,1924年6月创建了黄埔军校,委派蒋介石出任校长。

由于孙中山接收了苏联援助,苏联要求孙中山和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进行合
作,孙中山答应了苏联的联共要求。但孙中山的联共政策,特别是允许共产党员以
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对之声。很多国民党的高级干
部,包括汪精卫和胡汉民,以及刚从苏联考察归来的蒋介石也都反对孙中山的联共
政策,只有廖仲恺积极支持联共。所以国民党的联共政策基本上是靠孙中山个人的
威信强行实施的,这就为孙中山死后国民党内的清党清共,埋下了伏笔。

1924年10月,直系军阀冯玉祥在北京发动了政变,北京出现了段祺瑞、冯玉祥、
张作霖的临时联合政府。临时联合政府邀请孙中山到北京共商国事,于是孙中山在
汪精卫等人的随行下前往北京。孙中山到达北京后立即病倒,送协和医院诊断为肝
癌,从此卧床不起。1925年2月,孙中山病情加剧,急忙电请孙科、宋子文、孔
祥熙等人赴京。汪精卫等人本以为孙中山会主动提出立一个遗嘱,指定自己的接班
人。可是一直到2月24日,仍不见孙中山有立遗嘱的意思,于是汪精卫和宋子
文、孔祥熙等人商定,先为孙中山起草一个遗嘱,再根据孙中山的意思修改。

孙中山的遗嘱由汪精卫起草,汪精卫写好遗嘱后,和宋子文、孔祥熙等人一起来到
孙中山的病榻前。汪精卫眼含泪水对孙中山说∶“希望总理留下一些话,好让我们
去做。我们恳请总理生前留下遗嘱。” 宋子文和孔祥熙也说∶“汪先生是代表在
京的政治委员会提出这个意见的”。

孙中山问∶“你们要我说什  呢?”

汪精卫说∶“我们预备好了几句话,读给总理听。总理如果赞成,便签个字,当作
总理的话。如果总理不赞成,便请总理另外说几句话,我可以代笔记下来,也是一
样。”

于是汪精卫掏出写好的遗嘱,大声朗读起来∶“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
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孙中山听完后说∶“好呀,我很赞成。”,没有一
字添改。于是这篇汪精卫写的“总理遗嘱”,就当作孙中山的政治遗嘱公开发表。

为什  孙中山没有主动提出自己的遗言,为什  孙中山没有指定自己的接班人,仍
然是一个不解之谜。由于孙中山没有指定接班人,结果造成了后来国民党内部长期
内斗不断,这也是孙中山埋下的不幸之种。也由于孙中山没有指定接班人,国民党
内没有人敢接任总理之位,只好宣布取消总理制,把总理这一称呼永远让给孙中
山。此后国民党的领导体制开始采用集体领导的委员会制。

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中,汪精卫是呼声最高的接班人。汪精卫是同盟会中资格最老
的一辈,有敢于自我牺牲的英雄光荣史,有革命成功后不谋求当官的君子风度,更
有鲜有人比的文才和口才,这在国民党中都是无人可比的。加之汪精卫的个人生活
作风也非常为人称道,汪精卫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近女色,这在当时的国
民党高官中,都是鲜有人能够做到的。

在1925年7月1日,孙中山原来的大元帅府改组,改为国民政府,设国民政府主
席为最高领导人。在中央政治会议上,汪精卫以全票当选国民政府主席,成为孙中
山以后第一位国民党领导人。但汪精卫却有一个极大的弱点,这就是他没有一只忠
于它的私家军,在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中国社会中,汪精卫这样的文人书生,注定
不能在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上坐得太久。

(待续)。


2000年6月19日写于日本
  
返回目录: 林思云文集    下一页: 真实的汪精卫(四)

1999 - 2006 qiq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