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屋 : 网友文集 : 林思云


 
蒋介石的眼泪(四)
 

林思云

1945年4月以后,美军已经攻占硫磺岛等日本外围岛屿,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基本被歼。
此后日军发起“神风特攻队”的自杀攻击,虽然没有阻挡住美军的攻势,但也给美
国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担心进攻日本本土之战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更加期望苏联出
兵分担美军的牺牲,但苏军并没有立即行动。日本人并不知道美苏之间关于苏联出兵的
密约,以为斯大林有可能出面调停美日停战,所以通过外交途径请苏联向美国转达日本
的停战条件:保留国体(天皇制),日本自主撤军,对日本不得实行军事占领,在割地
赔款方面可以商议。这其实是一个有条件投降方案。

对此,1945年7月16日,美、英、苏三国首脑(美国新总统杜鲁门、英国新首相艾德
礼、斯大林)在柏林郊外波茨坦开会(蒋介石未被邀请),决定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
起草了《波茨坦公告》。中国并没有参加《波茨坦公告》的起草,只是在公告发表前,
请中国在上面签了字。7月26日,《波茨坦公告》以美、英、中三国首脑的名义发表,
苏联因碍于苏日中立条约尚在有效期间,当时未列名于公告。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后,《波茨坦公告》中添补了斯大林的名字。

波茨坦会议期间,杜鲁门接到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消息,但对原子弹的威力仍然心中无
数,所以还不敢拒绝苏联的帮助。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
弹,原子弹显示出巨大的威力,一颗原子弹摧毁了整个城市。此后美国感到打败日本可
以不要苏联的帮助了,对苏联的态度强硬起来,从积极邀请苏联出兵,转变为反对苏联
在亚洲扩张。同时苏联的态度也急转直下,从等待观望转为立即出兵,8月8日苏联对日
宣战,斯大林要赶在日本投降以前出兵,否则苏联就没有出兵的借口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美国和苏联在处理日本
问题上立场对立,美国主张美国专管日本,而苏联主张共管,中国怕苏联驻进日本后,
找借口盘踞中国东北不走,因此赞成美国专管日本方案。苏联在对日作战中并没有付出
什么代价,没有讨价还价的本钱,最后只好同意美国专管日本。

在八年抗战期间,中共的力量稳步发展,到1945年,中共的抗日根据地除了陕甘宁边区
外,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省也建立了根据地,中共已有军队130余万,
民兵200余万。日本投降后,中国的日占区出现了权力真空地带,日占区成为国共两党
争夺的肥肉。盟国约定中国战区的日军向蒋介石国民政府投降,中共无权受降,这当然
是中共所不能忍受和遵守的,于是共军独自出兵,在解放区附近受降日伪军。国共两党
军队因争夺日占区而发生的武装冲突日益激烈,中国刚停止外战,又开始了内战。

在中国内战气氛越来越浓的情况下,美国出面斡旋中国的和平。美英苏三大国统一了对
华方针,即不干涉中国内政,避免直接卷入中国内战。这时苏联的态度比较微妙,一方
面苏联承认蒋介石国民政府,同意中共服从蒋介石政府的领导;但另一方面,苏联又把
中共作为与美国对抗的棋子,暗地里扶持中共,接应中共进入东北发展势力,把缴获日
本关东军的武器转交中共。为了避免国共两党利用日伪军打内战,美国特别通告国共两
党要遣散“伪军”,不得对其进行改编利用,更不得利用日本军事顾问和技术人员。

但国共两党谁也没有理会美国的通告,私下改编“伪军”,暗地里招聘日本军事顾问与
技术人员,为打内战作准备。日本投降时,中国的所谓“伪军”主要有三大系统:汪精
卫政府军,华北政务委员会军和满洲国军。汪精卫南京政府军分七个集团军:任道援第
一集团军,张岚锋第二集团军,孙良诚第三集团军,吴化文第四集团军,庞炳勋第五集
团军,郝鹏举第六集团军,孙殿英第七集团军,总兵力近30万人;华北政务委员会军由
齐曼元统率,兵力5万余人;满洲国军兵力约40万人。满洲国军被苏军缴械,国共则争
夺其它“伪军”。除郝鹏举第六集团军向共军投降,孙良诚第三集团军大部被共军解除
武装外,其余“伪军”被国军接受,编入国民党军。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接收了绝大部分日占区,又得到了数十万投降日军和汪精卫政府军
的装备,吸收了数十万“伪军”,加之抗战时得到的大量美援装备,使重庆政府的军事
力量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有军队约400万,军队的装备也大大好于战前。由于重
庆在军事方面对延安有绝对的优势,蒋介石试图依靠其军事优势,一举摧垮歼灭延安的
共产党政府,彻底解决共产党问题。

但美国却反对蒋介石的军事灭共方案,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共之争,在中国建立一
个“强大团结民主之中国”。对美国的“联合政府”方案,中共的态度十分积极,因为
延安的力量在抗战中虽有很大的发展,但与国军相比仍处于明显劣势。当时中共对国民
党的军事优势相当畏惧,以前被国民党赶出江西退避延安的经历仍然记忆犹新,并没有
想到国民党军队已腐败丛生,不堪一击。加之苏联又采取“脚踩两条船”态度,以支持
国民党为主,扶持中共为辅,使中共感到另一种危机感。当时中共的最佳选择就是“维
持现状”,所以中共对1945年美国调停的“和谈”具有相当的诚意。

与此相反,蒋介石对美国调停的“和谈”并不感兴趣,但在美国的压力下,蒋介石不得
不作出与共产党和平谈判的姿态。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给毛泽东发电,邀请毛泽东
赴重庆谈判,蒋介石在电文中说:“大战方告终结,内战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
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有赖
于先生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会,岂仅个人而已哉!”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也是有所考虑的。毛泽东只身前往重庆谈判,必定会有安全上
的顾虑,如果毛泽东不敢来重庆,那么蒋介石就可以向美国人说延安没有和谈的诚意。
即使毛泽东前来重庆,毛泽东在客地谈判的不利条件也较多。当时毛泽东的确对前往重
庆有所顾虑,延安很多人也反对毛泽东去重庆,1945年8月22日,毛泽东给蒋介石回
电:“为团结大计,特派周恩来同志前来晋谒。”1945年8月23日,蒋介石再去电邀毛
泽东:“承派周恩来先生来谕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先生面商,
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
利赖之。兹特备飞机迎近,特再电驰速驾。”

这时斯大林也来电,主张毛泽东应赴重庆谈判。在此情况下毛泽东再不去重庆就十分被
动,所以毛泽东给美国总统特使兼驻华大使赫尔利去电,要求在谈判期间美国保证他的
人身安全。于是赫尔利8月27日亲自前往延安,接毛泽东和周恩来到重庆。毛泽东赴重
庆前,中共中央召开了谈判对策的紧急会议,会上决议:“国民党在内外压力下,有可
能在谈判中有条件地承认我党地位,我党亦有条件地承认国民党的地位,形成两党合
作、和平发展的新阶段。同时在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前提下,作出适当让步。”同时蒋
介石也召集高级干部开会,讨论谈判方针。国民党的谈判方针是:在军事毫不迁就,在
政治则可以适当宽容一些。

1945年9月3日,双方谈判开始,谈判的出发点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
毛泽东提出了中共方面的八项要求:
  一、召开各党各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会议。
  二、重新选举国民大会的代表,旧国大代表无效。
  三、给人民以一般民主国家人民所享有的自由,即思想言论出版的自由。
  四、给予各党派合法地位。
  五、释放一切政治犯。
  六、承认解放区的民选政权。
  七、中共军队保留48个师军力(后来毛泽东让步为28个师)。
  八、中共参加受降。


蒋介石则提出了国民党方面的意见:
  一、军队问题:中共军队最多保留12个师,这是中央所能允许的最高上限。
  二、解放区问题:不承认中共的解放区政府。在国民政府的主导下成立新政府,新建
政府中可以安排中共方面的行政人员。
  三、政治问题:改组国防最高委员会为政治会议,由各党派人士参加,共同参与政治。
  四、国民大会问题:已经当选的国大代表仍然有效,但可在已当选者外,酌量增加中
共代表的名额。


由于国共双方立场相差太大,谈判无法达成一致。谈判期间,蒋介石与毛泽东单独会谈
了约10次,但会谈的内容至今尚未公开,无法知道蒋介石和毛泽东私下谈了些什么,两
人也没有发表过对对方的看法。但据蒋介石秘书陈布雷说,蒋介石曾对他说过:“毛泽
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
话期间,竞绝不抽一支。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可小视。”10月9日,毛泽东离开重庆
返回延安,10月10日,双方发表了所谓“双十协定”。


“双十协定”中,国共双方在召开政治会议,开放思想言论出版自由,共产党合法化,
释放政治犯等政治方面基本达成了一致。但在军事方面,共产党最后让步保留24个师,
国民党方面最后让步允许共产党保留20个师,双方仍没有达成一致。在保留解放区的民
选政权和国大代表问题上,双方意见仍然分歧。虽然“双十协定”中共产党让步较多,
但仍不失为一个平等的协议。


“双十协定”是国共双方相互让步达成的第一个和平协议,如果国共双方能够严格按照
“双十协定”所规定的去做,建立一个民主和平的中国应有很大希望。但国共双方却是
说一套,做一套,和平协议不过是一纸空文,双方都不遵守,国共两军间的军事冲突依
然不断。1945年11月,美国撤回了比较亲蒋的美国总统特使兼驻华大使赫尔特,换上前
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为美国总统特使兼驻华大使,表示美国有公平调解国共合作的诚意。
马歇尔来华了解到中国的现实情况后,说:“中国人的哲理与欧美人完全不同。欧美人
怎样说,他就怎样去做;中国人则说法是说法,做法是做法,这就教人难于揣度了。”


中国的民众深受八年抗战之苦,不愿意再打仗了,中国民间要求和平的呼声很高。以知
识分子为主的民主党派(民主同盟等)形成了中国的第三股政治势力,开始向国民党的
独裁政治挑战。民盟虽然没有枪,但在社会文化界有相当的影响,是一只不可忽视的力
量。在八年抗战中,蒋介石利用战争,在国民党内中形成了个人独揽大权的独裁体制。
战争结束后,中国各界重新燃起政治民主化的呼声,蒋介石除了在军事上受到中共的挑
战外,政治上也受到民盟等民主党派和国民党内部民主势力的挑战。


1945年11月25日,西南联大教授钱端升、费孝通等人发表关于内战问题的演说,提出
反对内战,要求美军撤离中国,组建联合政府等主张,结果遭军警干扰并开枪断绝交
通,引起了学生们的愤慨,于次日举行罢课,天津、武汉、广州等地的学生也发起学潮
声援。11月30日军警与学生发生了暴力冲突,12月1日冲突升级,军警向联大师院校内
投入两颗手榴弹,炸死学生3人,伤数十人,造成所谓“一二一”惨案。


“一二一”惨案后,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规模学潮,各地学生和教师纷纷罢课游行,抗议
政府的暴行。“一二一”惨案同时也给国民党政府造成了不良国际影响,12月6日蒋介
石致电云南省主席卢汉,要他尽一切努力平息学潮,万不得已时可以考虑把学生送去集
中军训。12月8日,卢汉召集各校教授谈话,12月9日又召集各校学生谈话。卢汉表示
要严惩凶手(凶手陈奇达、刘友沼宣判死刑),抚恤伤亡学生,赔偿损失后,学生方面
感到满意,各校决议于12月17日复课。但仍有少数学生认为学生代表太软弱,主张改组
罢课委员会,继续罢课。后来政府方面宣布12月17日仍不复课的学生一律开除,学潮开
始走向平息。


“一二一”学潮是抗战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学潮,以政府方面妥协让步而结束,从此中国
各大城市中的各种学潮此起彼伏。当时国民党统治区之所以频繁发生大规模学生运动,
主要是因为人们痛恨蒋介石政府的贪污腐败。虽然蒋介石每次以比较低的姿态处理学
潮,但并未能遏制学潮,各种反政府学潮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蓬勃的反政府学生运
动也是导致蒋介石政府垮台的一个原因。


“双十协定”后,国共两军的武装冲突依然不断,使美国人开始考虑采用强硬性和平调
停。马歇尔来华后,向蒋介石转达了杜鲁门总统的意思:立即停止内战,实现民主和平
的统一。如果国民党继续进行军事行动,就停止一切军事和经济援助。蒋介石对美国的
强制性和平调停深感不快,认为马歇尔受了中共蒙骗,为中共帮忙。蒋介石在日记反省
录中写道:“马歇尔对余之认识虽渐增加,然其受共党之麻醉日甚。美国民族之易受人
欺斑,甚老练如马氏者尚且如此,其他更可知矣。不禁为世界前途担忧也。”


中共则很欢迎美国的和平调停,对马歇尔寄予相当的希望。周恩来向马歇尔表明:只要
不让中共交出军队和根据地,重蹈1926年到1937年间的覆辙,中共愿意承认蒋介石主席
的领导,愿意作为国民政府名下的一个地方政府,参加国民党联合政府。马歇尔同意中
共作为国民政府下一个自治政府的方案,同意中共拥有一定军队。蒋介石在美国的压力
下,不得不考虑建立与共产党分享权力的联合政府问题,但蒋介石只准备让中共在政府
机构中充当可有可无的角色,不让中共分享实权。


1945年12月27日,国共双方在马歇尔主持下,成立马歇尔、国民党代表张群和共产党
代表周恩来组成“三人小组”(又称马歇尔三人委员会),展开认真负责的谈判。1946
年1月10日,“三人小组”主持签订了《国共双方关于停止冲突,恢复交通的命令和声
明》,向国共两军发布“一切战斗立即停止;军队调动一律停止”的命令,要求双方最
迟在1月13日午夜前停战。1月13日,蒋介石和毛泽东也分别向两军下达停战令,中国
内战一度出现和平解决的趋势。


1946年1月31日,在“三人小组”调停下,国民政协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五项
提案:

  一、国民政府委员会为国民政府最高国务机关。国民政府委员名额为四十人,其中半
数由国民党人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党派及无党派人士担任。
  二、1946年5月5日召开国民大会,国民大会的名额由现在的1200名增加到2050名。
  三、和平建国的纲领:“遵奉三民主义为建国最高指导原则,在蒋主席领导之下,
建统一、自由、民主之新中国。”
  四、军队属于国家,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利用军队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五、组织宪法草案审议委员会,起草立法、司法、监察、考试、行政分立的“五权宪法”。


《和平建国纲领》通过后,蒋介石发表谈话表示完全拥护,说“今后中正无论在朝在
野,均必本着公民应尽的责任,忠实的坚决的遵守本会一切决议。”但实际上蒋介石在
具体执行《和平五案》时,却制造了层层阻力。1946年2月25日,三人小组又通过整军
方案,在确认蒋介石领导地位的情况下,给予中共一定的军权。整军方案的主要内容为:


  一、军队领导:国民政府主席为中国陆海空军最高统帅,最高统帅有任免所属军官之权。
但在整编军队过程中,撤免中共军队的高级军官时,应由中共代表所提名的军官递补。
  二、陆军缩编:一年后全国陆军缩编为108个师,其中共军占18个师。
  三、军队配置方案:东北地区配置6个军(每军三个师),其中中央军5个军,中共军
1个军;华北地区配置11个军,其中中央军7个军,中共军4个军;华中地区配置10个军,
其中中央军9个军,中共军1个军;西北地区配置5个军,均为中央军;华南地区配置4个
军,也均为中央军。

这个“容共”的整军方案,是在马歇尔的压力下达成的,蒋介石对此并不满意。蒋介石
在2月28日的日记反省录中写道:“与中共商定统编其所属部队为十八个师之方案,业
已签字。此为政府最大之损失。”中共方面对此协议中中共军队的比例较少也不很满
意,但认为可以接受。此时中国在马歇尔的调停下,中国内战一度停火。马歇尔和三人
小组从2月28日起,赴北平、张家口、延安、汉口地区视察了六天,马歇尔在延安会见了
毛泽东。本来马歇尔还准备到东北视察,接到美国政府要他回国报告中国调停的进展情
况,马的东北视察未能成行。

1946年3月11日,马歇尔返美,三人小组暂停工作。可是马歇尔一走,国共间的军事冲
突又重新开始了。


2001年6月27日写于日本
  
返回目录: 蒋介石的眼泪    下一页: 蒋介石的眼泪(五)

1999 - 2006 qiq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