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屋 : 网友文集 : 芦笛


 
评《周恩来为何断子绝孙》


芦笛


顷读<周恩来为何断子绝孙>,似曾相识,好像过去在哪儿看过似的。因为作者臆断猜测实在
太多,许多话是想当然耳,不足以信,为免以讹传厄,所以不揣鄙陋,特作质疑,候教于作
者。

总的感觉是,周当然是共产国际间谍,整个中共就是共产国际的间谍组织,这是大家都知道
的历史事实,没有什么稀罕的。而且,周确实是个最无气节操守的卑鄙政客,但该文未免太
抬举周了。

文中不符史实的地方实在太多,无法一一枚举,随便挑几点说说。

第一、周出任黄埔军校要职没什么特别稀罕的,那不过是个文职。当时国共合作学苏联,黄
埔初建,引入苏军政治委员制度,但学得并不彻底,从黄埔学生军开始,国民革命军的政治
委员或政治部主任从来没发展到后来共军政委那种权势熏天的地步,基本上只负责鼓动工作,
并不参与军事决策,没什么实权。何况那时共党得势,尽是年青人出道。老毛比老周大不了
多少,一样先当汪精卫秘书,后作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从国民党内地位来说,那比周在黄
埔的职位高得多。作者把那个职位看得如此严重,其实是用后来的概念去套当时的情况。

第二、说斯大林指责毛犯“富农路线”没有根据。多本毛传都说,因为毛没去过苏联,斯对
毛不很了解。“富农路线”的指责似乎是罗明提出的,为的也不是不打大城市 (其实毛也遵命
打过大城市长沙,后来见势不妙才改了主意,并不是我党宣传的一贯正确),而是毛反对在“苏
区”学苏联清算富农。

据毛传作者Short 说,共产国际对“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土地革命”十分重视,曾多次来电嘉奖,
而就是这一点保住了毛的命,让博古等人有所忌讳,不敢在长征时把毛留在苏区,借国军之
力除去 (瞿秋白长期留苏,是共产国际指定的第二任总书记,照样遭了这毒手)。如果斯大林
真是反对毛,毛早就灰飞烟灭了。那时的中共不过是共产国际亦即苏共的支部,斯大林连外
国共产党党魁都当作间谍枪毙,何况区区一根毛?毛和共产国际从来就没有直接冲突,争论
是和党内国际派那些人,是间接的。他是土老冒山大王,有什么资格处在和共产国际直接发
生冲突的地位上?


第三、遵义会议上,毛的主要对手是共产国际派来的顾问李德,李其实是事实上的红军总司
令。毛在此役中极得国际派王稼祥的助力,后来同为国际派的张闻天也倒了戈,周恩来是望
风使舵的老手,倒戈有什么奇怪的?老毛打人从来是一次只打一个目标,岂会在倒李德之外
再去树强敌?

总之,此文作者过分看重周恩来的国际背景。其实,论与国际派的关系,周恩来根本比不上
“28个半”。他只在莫斯科呆过很短的时间,当时斯大林还未变成大独裁者。就算他的后台是
季米特洛夫,可季不过是斯大林把布哈林搞倒后弄上去的傀儡,连生命安全都没有保证,天
天生活在秘密警察前来逮捕的恐慌中。而28个半是米夫派的,米夫是斯大林亲信,所以他们
的后台要比周硬到不可比拟。

第四、据作者说,毛暴露了张国焘的行军计划,让中央军集中兵力去打他,从而得以逃脱,
这似乎是作者披露的独家消息,连张国焘回忆录上都没有这么说。希望作者能披露有关史料
来源,并把那大阴谋说得更可操作些:例如消息是怎样透露给国军的?是否使用两面间谍故
意泄密?中共中央有什么权力指定具体的行军路线?而张为何如此愚蠢,竟然会按照一条预
定的路线呆板行进?

其实张国焘掉头南下,另立中央,乃是不争的史实。后来贺龙的二方面军加入了他,这才同
意取消第二中央北上。途中似乎也未被国军包围歼灭。张主席的人马是在西征中搞掉的,这
似乎大家都知道。

红军逃出国军的围追堵截并非什么奇迹。那年月,中国腹地交通非常不便,中央军的行军方
式主要是步行,又没有什么机械化部队,可以快速行进。就算有,也没有先进的公路或铁路
可以迅速行军。红军专在那种人烟罕见的鬼地方如雪山草地里钻,又有谁会去拦截?

最主要的,是蒋公低估了赤匪的威胁。他似乎以为打下了中央苏区便大局底定,转移注意力
去对付各路军阀去了。而各省军阀又对蒋深怀戒心,怕蒋以打红军为名派军队入境,把他们
顺手端了,所以除了云南龙云和贵州王家烈外,谁都是“礼送红军出境”,根本不跟红军拼实
力。红军得以突出中央苏区,首先是靠周恩来买通陈济棠放行,其次是李宗仁阳奉阴违中央
命令,在赤匪通过他的防区时一枪不放,让他们大摇大摆地走了。因此,这根本不是什么中
共吹嘘的奇迹,也不可能在今日中国再现。

顺便说一下,蒋公的致命错误,是他根本不如老芦那样明白我党,多次在中共垂死之际犯了
东郭先生的错误。前段小秋在坛里说,老蒋为了拉苏联打日本,放弃了剿共方针,这就是千
古大错。他根本不明白,斯大林为了本国利益可以抛弃任何外国共产党人。当初他为了维护
苏德关系,可以把逃到苏联去的德共领袖及党徒悉数捆送德国,请盖世太保去处决。各国共
党不过是他世界战略上的小棋子,随时随地可以弃之如敝屐。所以后来他在战后曾起意抛弃
中共,和老蒋定了<中苏友好条约>,把老毛都气病了。在共军过江后苏联大使还跟着国府撤
到广州去。这些事实我在<以夷制华论>上都讲过。如果当年蒋公明白这一点,把张少匪调走,
派精锐部队去一鼓作气灭了陕北赤匪,再与苏联通好,同样可以换来苏联军火支持。可惜老
芦生迟了几十年,未能向蒋公陈策,唉!
作者说:

“季米特洛夫当时还是世界共产党情报局主席,周恩来恰恰是
中共特务组织创办人。他 在法国以及在德国留的什么学,受
的甚么训,不是十分清楚吗!”

此处与我所知不符。共产国际是列宁为了对抗考茨基领导的第二国际而创办的,又称“第三
国际”。后来托洛茨基被驱逐出苏联,办了个“第四国际”和它抗衡。第三国际在列宁手上倒
还真有点输出革命的国际主义的样子。等到斯大林当家,就把它变作维护苏联国家利益的工
具,而各国共党变成了纯粹的苏联间谍组织,作了许多大案,如日本的佐尔格案、美国的希
斯案、罗森堡案,英国剑桥四杰案等,都是历史上最杰出的间谍案例。

因为第三国际臭名昭著,后来二战中苏联和英美结盟,英美便要求斯大林解散这个国际间谍
组织。斯大林需要美援,就答应了。1942年(?),共产国际宣告解散。此事对毛共倒颇
有好处,因为这意味着它的最高领导在法理上再也不用由莫斯科任命了。但后来苏联和英美
关系紧张,斯大林又恢复了第三国际,只不过改名为“世界共产党情报局”,公开打出对口招
牌来搞情报。所以,“季米特洛夫当时还是世界共产党情报局主席”是不可能的,那时只有第
三国际,没有它的后身。

作者说:

“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在上海对中共大开杀戒,中共开始公
开筹建自己的武装力量。 周恩来的背景和作用,就变得异常
重要起来。他遵照第三国际指示,和朱德、贺龙、 叶剑英等
策动南昌起义(在这之前,周恩来领导的中共广东省委已经
下设军事部,因 此中共军队的真正创始人是周恩来)。不久,
毛泽东搞了秋收起义。毛的草根性和自 发性,使他选择到偏
避山区占山为王。周恩来遵循第三国际指令去攻打广州,仅至
半 途,入马己损七八成,余部只好由朱德率领去井冈山借毛
泽东地盘躲避。周恩来仍去 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策划城市暴
动、搞暗杀。”


中共筹建自己的武装力量不是蒋杀共的结果。四一四后,宁汉分裂,出现了两个国民政府,
一个是蒋公为首的南京政府,一个是左派汪精卫领导的武汉政府。因为斯大林主张国共合作,
托洛茨基主张中共自己另立门户,而蒋公的“叛变”证明老托是正确的,斯大林为了绷面子,
便坚持让中共和武汉的国民党左派合作下去。这条路本来也能走一阵子,不料共产国际发昏,
来密电让中共组建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发动土地革命。共产国际代表鲁易(印度人)更发昏,
居然把这密电拿去给汪精卫看。汪一看忍无可忍,遂决定“和平分共”,即请共党走路,没像
老蒋那样去杀他们。共党这才决定“起义”。我记得这事连《西行漫记》都讲过。
“余部只好由朱德率领去井冈山借毛泽东地盘躲避”,说得太简单了。朱德曾一度依附军阀朱
培德,后来又在湘、赣等地转战,过了很久才上井岗山。

“周恩来仍去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策划城市暴动、搞暗杀。”周恩来在广州暴动失败后患疟疾
几乎死了,逃到香港去人事不省地打了几天摆子。郭沫若、叶挺看着实在没戏,便在此时自
动脱党远遁。所以,事情经过不像作者说的那么简单。当然也不可能说得非常详细,但至少
不能给人周是擎天一柱的印象。“搞暗杀”似乎不符合事实,布党从来谴责这种恐怖活动,这
是列宁因为他哥搞暗杀被正法后总结出来的教训。

作者说:

“中共每次出现重大失误都有人被抛出当替罪羊。第一次是
陈独秀,第二次是瞿秋白, 第三次是李立三。二、三次左
倾路线的具体领导人和执行者都是周恩来,但他在党内的地
位丝毫未动摇。至于这第四次所谓王明路线,周在军事上的
责任更大。”

此话不准确,过份强调了周的作用。所谓“具体领导人”语焉不详,他毕竟不是陈、瞿中央
内的最高决策人。李立三当家时,周确实是副统帅,但他在立三路线被批时作了深刻检查。
推行王明路线时,李德到来前,周负责军事指挥,打赢了第四次反围剿,不该说有什么重大
过错。第五次反围剿是在德国人李德的指挥下打败的,周不能为之负责。

总而言之,作者除了太看重周的国际背景外(其实如我昨天说的,论和苏联的关系,周不但
比不上米夫派的28个半,就连瞿秋白都不如),还颇受中共宣传的影响。正宗列宁主义强调
依靠无产阶级不假,但立三路线主张攻打大城市并不完全是“教条主义”影响的结果。那幕
后的原因我已经在《以夷制华论》上讲过了,是彼时中国因苏联颠覆主权国家而和苏联断交,
斯大林为了报复中国,除派兵攻打东北外,还宣布“中国革命高潮已经到来”,命令中共开展
武装暴动,“保卫苏联”。李立三不过是奉命行事而已。

作者说:

“长征起先的意图是兵分两路,突围到新疆或内蒙古
中苏交界处,在那儿背靠苏联建立根据地。蒋介石当
然不会让中共图谋得逞,马不停蹄沿着中共的逃跑路
线围追堵截。

“毛接手指挥权后,以党中央名义电令红四方面军,继
续按原定计划北上,还装模作样 约定了会合地点,使
红四方面军行踪完全暴露,吸引了蒋介石调军围追,他
和周恩来 却悄悄溜向陕北延安。张国焘所率领的红四
方面军,在人数上比毛的红一方面军要多得多。被骗作
诱饵的红四方面军几乎全军覆没。毛、周为了遮掩自己
的卑劣用心,反过来倒打一耙,说张国焘擅自率军逃跑,
另立中央,给张国焘安上个阴谋家名号。”

这里错得一塌糊涂。所谓长征,其实包括四部份独立行动:首先是徐海东指挥的红25(?)
军从湖北一带突围,逃到陕北去,其次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突围,转战各省,逃入四
川北部。稍后一点,张主席在鄂豫皖呆不住,也率红四方面军逃了出来,两部在四川北部的
夹金山北侧意外会合,决定分为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去北中国边境开辟新根据地,靠苏联
军火支持打江山。后来叶剑英谎报军情,说张要消灭中央,吓得毛等人率自己的部份部队连
夜逃跑了。张得知后非常生气,便重过草地,南下开创根据地,同时另立了中央。毛军到了
甘肃南部,才知道原来陕北有个共军根据地,这才决定去那儿落草。次年,贺龙的二方面军
被国军从洪湖地区打了出来,辗转逃去和张汇合,才决定共同北上去陕北。最后三个方面军
在陕北吴起镇会师。至此,蔓延全国数省的匪患,终于在蒋公的努力下,收缩到陕北那地瘠
人贫的一小块地盘上去。

与南国不同,那个鬼地方既没有足够的粮食养兵,也找不到足够的丁壮来当兵。为扩张领土,
红军先后东征西征,都被当地军阀打得大败,根本无法突出那块死地。因此,如果不是张少
匪破坏,不难一鼓荡平。唉!当然,这也是蒋公私心太重,他应该投入中央军去剿匪才是,
不该用张少匪、杨老匪。对付不足两万的残匪,十万雄师足矣。

过去中共宣传,只讲一方面军的事,以致作者闹出这些误会来。其实,一方面军的电台给打
坏扔下了,与各匪根本就没联系。他们“起先的意图”是突围出去和张主席的红四方面军会
合,根本不知道张主席已经自身难保,正准备逃命。因为目的明确,行军路线直指鄂豫皖,
蒋公便设下重伏在前头侍候。此事已由刘伯承在《回忆长征》中说得清清楚楚。后来老毛看
不下去,建议停止自动跳火坑,去云贵开创根据地。这才扭头向西。后来发现云贵人少地穷,
当地部队也惹不起,才又逃到四川北部,意外地碰上了他们一直以为还呆在鄂豫皖的四方面
军。两军会合完全是意外之事。对这点,连中学语文教科书选的《翻越夹金山,意外会亲人》
都讲过。后来毛的一方面军残部到了甘肃,刘伯承捡到了张旧报纸,才知道原来陕北有个小
小的匪区。这就是高岗主席说的“陕北救中央”。

作者说:

“毛泽东到延安脚跟甫稳,喘息方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
王稼祥踢出局。毛不相信来 自莫斯科的人,但对两虎共存
的局面来说,又必须要有一个能起缓冲作用的中间人物,这
个人物既不能与莫斯科关系太深,(太深毛泽东不信任),
又不能有自己的势力和组织系统(周恩来不放心),但在党
内却要有相当资历。毛泽东挑选了刘少奇, 刘原先一直从事
地下工作,地下组织已基本上被蒋介石捣毁,他与毛共过事,
到过莫斯科开会,在党内无自己的势力,却有相当资历。这
是一个可以充当中间人的角色。

“毛把刘少奇扶植上来之后,经过数年经营,曾打算清洗一批
周恩来的势力,这就是所谓的延安整风运动。对于这场半个
世纪前的整风运动,中共直到至今讳莫如深,有关档案拒不
公开,至今只传闻周恩来在整风时作过检查,看来他的实力
并没有受到重 创,因他的地位依然稳固如旧。”

这里似乎又是作者的想当然了。其实把老毛扶上马,王稼祥立功最伟,是他躺在担架上搞阴
谋,才煽起遵义会议来的(请参看索尔兹伯里《长征》一书)。遵义会议后,毛并没有成为党
魁,总书记是张闻天。毛掌握的主要是军权。这一点张国焘回忆录说得很清楚:毛成立了个
前委,架空了三人小组。前委书记是彭德怀,毛通过控制他而控制军队。

毛当时最大的政敌,是留在莫斯科的王明。王明是我党的“理论家”,而这点在正统共党中非
常重要。党魁必须也是“理论家”。这就是为何斯大林与毛在掌权后都要去著书立说的根本原
因。最主要的,是王是斯大林亲信的亲信。如果斯大林任命王作头子,则毛根本无从反抗。
为了对付这着,毛把28个半之一的王稼祥派到莫斯科去与王明相抗,为毛游说,终于在抗
战爆发后说动斯大林正式表态,承认毛的实际领导地位,让其他同志不要再争了。

毛将王看成最大的威胁,这在他“建国”后会见贺子贞时都可以看出来。贺是疯子,还以为
王明是毛的最大威胁。在见毛时还紧张万分地提起王明,老毛无奈地笑笑,告诉她王明早给
他弄成了废人。

延安整风谁都知道,那是清洗王明的势力、在理论上搞臭这个“教条主义理论家”的决定性
战役,从此奠定了毛惟我独尊的党内地位,根本就不是对着周去的。周其时在重庆,其间回
到延安一次,立刻看出了风头,马上写出《学习毛泽东》,向毛正式输诚。

毛从来也没把周看作大敌。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周从来没有当一把手的野心,知道那是个
风口浪尖的职位。此人没有当皇帝的野心和气魄,而且特别善于望风使舵,从来知道该把L
OT掷在哪一边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如此,他最擅长笑嘻嘻地杀人。凡是他参与弄倒谁
后,他一定会接人家的电话、或主动打电话去温言抚慰。这一点非常重要。须知我党最讲究
“划清界线”。昨为坐上友,今为杀父仇。只要一倒霉,谁都不会再理你,还要破鼓万人捶。
要明白这种残酷无情的政治生态环境,只需看看李雪峰回忆录中描写党内诸公对倒霉的彭罗
陆杨的态度骤变就能明白。而周总是反此道而行之,一边在幕后参与整人,一边当面温言抚
慰受害者。这一手说来一钱不值,但确实欺骗网罗了不少人。之所以见效,说起来也是那个
残酷环境比衬出来的。
此文主要评论该文《刘少奇最恨谁》一节。因为篇幅过长,无法详细引用原文,只能归纳并
评论一下该节的中心意思。

在我看来,此节的中心论点是:毛发动文革的目的是击败刘周反毛同盟,而周背叛了刘。主
要论据是:一、文革在打倒刘少奇后还在延续,直到毛死为止。二、文革中“免受红卫兵疯
狂冲击的都是周恩来嫡系”,说明“毛可把刘少奇轻易置于死地,却无把握能击垮周的势力。
因此…不敢(和周)直接对阵开战。”

有趣的是,作者竟然看不出这论证方式的自相矛盾来:据说毛发动文革目的是打刘周,所以
刘倒了,周没倒,他便不能结束文革,但既然如此,他为什么又不敢和周对决,却要去把自
己的战友林彪打下来?既然毛只敢打刘,不敢动周,那在倒刘后还要拖延文革,又有什么意
义?既然周的实力大到毛动不了他,周又何不坚持与刘联盟倒毛,却要中途倒戈?据说那是
因为周“惊惶失措”“可耻退缩”,那么后来刘倒后,毛何不利用周的性格缺点乘胜追击,却
只是摆出个决战的模样来吓唬周?反正“毛此时在民间已如同神。民众只要知道有谁竟敢不
敬这位神,非蜂拥而上,咬死他撕烂他不可”,周也不例外,毛为什么不充份扩大战果,却要
放过垂死之敌,一面又要莫名其妙地拖延文革?这岂不是“不战不和不打不撤”,天下焉有这
种战略家?

因此,谁都能看出这论证根本不成立。更何况论证过程中引进了许多错误假设。

第一个错误是过份低算刘少奇的实力。中共党内从来有两大派:白区派与红区派,后者以野
战军派为主。刘少奇是白区派头子,按理说他与整个红区派无法匹敌。但一则红区派不是一
个统一山头,二则更重要的是邓小平入主中央书记处后便形成了“红白区联姻”。自大跃进后,
毛退居二线,刘邓联手主持中央工作。两人亲密合作,给大饥荒擦屁股。此事极大地提高了
刘邓在党内的威信,七千人大会就充份反映了这一点。

不仅如此,刘的实力也很充足。他长期担任北方局书记,是该区域的党政军一把手。我党上
台后,这些人给派到各省去,构成了刘的权力基础。所有这些,再加上邓掌握的党权以及他
与野战军将领的渊源,确实对毛隐隐形成威胁(其实这威胁自八大就开始出现了,这不仅为
许多汉学家观察到,也为李志绥回忆录证实)。毛发动文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除这个威胁。
作者把“六十一人叛徒案”当作刘的全部人马过于荒唐,其实刘的嫡系岂止那些叛徒?哪怕
就是那61人也不是作者说的毫无实力,例如薄一波是副总理,安子文是大权在握的中组部
长,刘澜涛是西北局书记,等等。另一方面,作者把野战军派的罗瑞卿也说成是叛徒则大错
而特错。罗从未搞过地下工作,根本不是那61人之一,也不是刘的人马而是毛和林的嫡系。
毛搞掉他是为了安抚林彪。

其实,最没实力的人是周恩来。作者抓住周留欧的短暂经历作足了文章,但我觉得那并无多
大意义。周与毛不同,没在中央苏区白手起家,和红军将领结下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是短暂
地指挥过红军。以后他长期在重庆当党代表,脱离了后方的权力斗争,没有可能去编织自己
的嫡系网络。他得以幸存不倒,全靠他无与伦比的外交手腕,使他能在险恶的权力斗争中巧
妙周旋,始终维持了和各派的良好关系。正因为他没有多大的实力和野心,才始终没引起毛
的忌讳。否则,毛岂是卧榻之侧让人酣睡之人?

林彪垮后,毛的确一度想收拾周,但那是因为毛知道周在内心并不认同他的“继续革命”理
想和独特的治国之道,其实是违心与他合作。而彼时林彪垮了,毛死后,如果周愿意,无人
可以阻挡他搞“资本主义复辟”。所以毛要教训教训这个党官僚的代表。但后来周患了癌症,
毛也就不再拿他当回事了。以后让四人帮和他闹,无非是毛惯用的势力平衡把戏而已。

要说毛最看不起什么人,那大概就是周吧,因为此人毫无胆量与骨气,活在世上唯一关心的
就是自己的安全。看过李大夫回忆录的人都知道这点。正因为如此,毛根本不会拿这种人当
回事,遑论当作政敌打倒。毛一生都在充分利用周过人的才干,在文革中尤其依靠他去箍住
那濒于散板的国家,凡是文革过来人都知道周在维持国家不至于彻底崩解时起了多大的作用,
这就是五一六大字报一出来,毛立刻就表态:“反对总理就是反对我”的原因。如此倚重周,
却又在内心深处极度鄙视周,这种奇特的主奴关系,建立在毛对周个性的深刻了解上。周这
种没有骨头的人,你就是请他去篡权,他也没那胆子。君不见毛病危时,他居然吓得屎尿一
裤裆;毛说要把大位传给他时,他居然差点儿吓得晕厥过去?

作者把周和老帅们的良好关系看成是周的实力基础,大谬不然。须知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内
部山头林立,除了毛谁也没本事统帅来自五湖四海各个山头的悍将们。这固然是中共革命遍
地开花、未形成一条单一的战线、军队从未形成统一的大军使然,但也是毛故意搞分而治之。
文革期间毛规定凡是调动两个连队以上的兵力,都需要军委主席批准。那些老帅个个自身难
保,就是作者列举的“四号走资派谭震林”(按,这是作者自己定的成份,官方从无此说法)
又何尝没挨过斗?贺龙是周介绍入党的,按作者的说法,应该是周的嫡系吧。但他其实深得
毛的欢心,文革前在林病时代替林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因此为林彪所忌。但只是为了讨
好林彪,毛就放手让军内造反派把他活活整死了。他死得那么惨,周恩来又何曾吭过一声?

第二个错误是说刘周联盟,而邓小平逍遥局外冷眼旁观。这话恰好说反了。毛退居二线后,
一线就由刘邓负责,他两人商量着制定了许多重要政策,例如整顿人民公社的《农业X条》(记
不得数字了)、整顿工业的《工业六十条》、指导四清的《后十条》等重要中央文件全是他俩
主持制订的,这在邓小平的检查里写得明明白白。而周只是明智地管好国务院那摊,从来不
去赶那趟浑水。

刘邓在中央的活跃领导,成了毛嫉恨的根源。由于指导四清运动的路线分歧,毛在中南海游
泳池和刘吵了起来,当即下了除刘的决心。后来他在接见斯诺以及阿尔巴尼亚的谢胡时都准
确说出了下决心的日子。和刘争吵的第二天,他拿着党章宪法出现在会场上,怒斥刘邓一个
不准他出席党的会议,一个不准他看党的文件。因此,文革的权力斗争是解决刘邓问题,与
周无关。

毛后来放邓一马,完全是因为他对邓有一种“长兄情结”。邓当初在中央苏区是是“邓毛古谢”
集团成员,和毛的小弟弟毛泽覃一道挨整。因为毛泽覃长征时被留在苏区让国军干了,毛心
里对邓始终有种特殊感情。在毛的提拔下,邓坐直升飞机爬了上去,一直是毛的嫡系之一。
所有的人中除了林彪就是他提拔得最快,而他根本没有林的战功。毛在二次访苏时曾向赫鲁
晓夫透露,准备培养邓小平作接班人。只是因为后来邓倒向刘,毛才把他一锅端了。尽管如
此,毛始终对他网开一面,最后打倒他也还给他留下了党籍,而彼时周已死,按作者的思路,
毛应该可以放手搞邓了。

第三个错误是以为造神运动是刘周搞的。这只说明作者绝对不是过来人。凡是过来人都知道,
那是毛授意林彪搞的,跟刘周毫不相干。我曾就此问题写过篇详细文章贴在《说道》论坛上,
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上那儿去刨旧帖。

刘周不但没积极参加造神,而且还消极抵抗过。邓批评林搞的那套是把毛思想“庸俗化、简
单化、搞实用主义”,这在文革中被骂成是“反对毛泽东思想的三条大棒”。刘邓都为此作过
多次检查。凡是在文革中看过他们的交代的人都可以证实这一点。

第四个错误是误读了“抓军内一小撮”。那个运动其实是林彪通过文革小组发动的,目的是把
四野之外的野战军将领搞下来,为他日后上台掌权去除障碍。但这么一来势必让林彪一派独
大,毛绝对不能容许这种事发生。但他还想利用林彪,于是就以牺牲王、关、戚来把那场运
动打下去。周恩来深知毛的心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杨成武向毛通风报信,促使毛及时地下
了决心。但此事受到打击的是林彪,受益人是林要打的“带枪的刘邓路线”,周并非直接受益
人。周和军队其实没有多少渊源。就算他和老帅们关系良好,那场运动针对的也是下面的将
领们,而那些人根本就不是他的袍泽。这里的内幕,近年来国内出版的当事人回忆录已经说
得很清楚了。

第五个错误是完全不明白毛林分道扬镳的实质。那不过是林的实力坐大,还想把中央文革派
搞下去,引起了毛一贯的疑心病发作,最后越演越烈,直到不可收拾。根本就不是作者说的
“揪军内一小撮虽然放弃了,但军内的分裂已经形成,为了平息和安抚军界,也为了巩 固四
人帮的地位,毛只好以牺牲林彪来换取军队团结。”

统而观之,作者的基本错误,是以为毛的权力真的被架空了,其实这完全是毛的夸张造成的
普遍错觉。打倒刘邓后不久,毛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解释他为什么要搞这两个人,说他退居二
线后,刘邓就不请示他了,陶铸插话说:“大权旁落。”毛不耐烦地说:“我是故意让大权旁落
的。”就是这话,成了后来“两条路线斗争”的神话基础,让许多人误以为毛真的成了有职无
权的党魁。

其实,了解毛的性格的人都知道那不过是他一贯耸人听闻“浪漫主义”表达方式而已。庐山
会议整彭德怀,本来是雷公打豆腐,有胜无败,毛却竟然夸张到不成比例地去在会上说什么
“如果解放军跟彭走,我就要上井岗山打游击”,甚至在电话里跟江青说什么“斗争很激烈”,
要她不要来,仿佛天要垮下来似的。第二次庐山会议,为了一个设不设国家主席的问题,毛
竟然说林彪一方“企图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其实林并不想当那国家主席,提此问题是
“为了打鬼,借助锺馗”,想用“反对毛主席称天才”、“反对毛主席当国家主席”去打击张春
桥等人。他大概做梦也没想到这竟然会引起毛的疑心,“锺馗”不去打“鬼”而转过头来打借
用的人。

毛传作者Short披露,早在七大时党内就形成决议:如果毛在政治局常委会上是少数,可以用
一票否决大多数决议。此说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毛在“退居二线”期间从来也就没
真正丧失过权力。文革前,他一句话就撤回了刘少奇主持下发的《后十条》,并亲手制订通过
了为刘少奇强烈反对的《二十三条》;文革前夜,他一拍板就搞掉了彭罗陆杨,还通过了《五
一六通知》。据李雪峰回忆,刘少奇当时明知那矛头是对着他来的,仍只能万般无奈地召开会
议传达毛的指示。所有这些都雄辩地证明,毛从来也没像他抱怨过的“大权旁落”。

毛一生不打无把握之仗,虽然他完全可以用正常党争的手段除去刘邓,但为了确保胜利,只
不过为了粉碎潜在的而不是实际的挑战,他就竟然使用极端的非常规手段,先进行造神运动,
后发动文革,把整个国家拖进大难之中,以此来除去假想的政敌,并在党国机器的废墟上重
建“太平天国”。这一切只说明此人心态何等失常,行为是何等卑鄙下流,实在是超出了正常
人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而周恩来明知毛的胡作非为违反一切文明常识,把全民族拖进了无底
深渊,却为了保住一己之身(他从来也没保过任何下属,包括侍候他多年的警卫员。保陈毅
完全是做戏,事先他已经得知老毛的意向),竟然不惜助纣为虐,用尽自己的非凡才干去帮助
那个昏君暴君为所欲为。这才是该同志的最下流处。

最后解答作者的那个疑问:文革在搞倒刘邓后为何还迁延多年?

其实,文革早在召开九大便“胜利”结束了。是林彪事件打破了“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大
好局面”,改变了已经写好了的历史。林彪事件,用马列“辩证逻辑”来说,是“必然的偶然”。
以毛那种猜忌成性的变态心理,任何人作了接班人都要引起他的疑忌,所以两人的冲突是迟
早的事。毛和林在意识形态上没有本质分歧,冲突完全是权力斗争。正因为此,林的垮台,
是对毛在意识形态上的最沉重打击,实际上宣告了毛的文革理想和“继续革命理论”的彻底
破产。

不仅如此,因为毛亲自选定的接班人据说犯下了党史上从未有过的大逆不道的暗杀元首罪,
被文革打下去的老干部们便形成了巨大的翻案压力,使得毛不得不让步,召回了许多被斥老
臣。但如同《鹿鼎记》中的洪教主一样,他对那些党官僚能否保持“继续革命”的劲头早就
丧失了信心。用他的话来说,是“党已经成了僵尸”(自李志绥英文回忆录中译出)。所以,
对毛来说,老干部平反根本不只是个权力天平的调整问题,那其实更反映出他一生干的第二
件大事在组织上的惨败。

然而他年事已高,从不向现实屈服的他,此时不能不承认自己是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发动
第二次文革了,于是此后他便在放弃乌托邦梦想的现实主义和坚持实现文革理想的浪漫主义
之间动摇不定。这种思想矛盾和权力平衡的现实考虑结合在一起,便使他忽而支持文革新贵,
忽而支持老官僚,直到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

除了权力斗争的实质外,文革其实具有非常浓厚的毛理想主义的意识形态色彩。看不到这一
点,就不可能明白那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也读不懂一个将中国大地当作一张任自己尽情挥
洒的白纸的浪漫诗人兼无比阴险狡猾的阴谋家的奇特的矛盾心理。

【评论至此结束】
  
返回目录: 芦笛杂文集    下一页: 我看“中国之路”

1999 - 2006 qiq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