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屋 : 现代 : 李敖


 
孙中山的一个错误
    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九月里,孙中山有一次山西行,据《国父年谱》,这一行程如
下:
    先生既受任筹划全国铁路全权,乃一面从事计划,一面亲往各地视察。先于九月六日赴
张家口,视察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自行设计修建于第一条铁路,旋返北京。时山西各界纷电邀
请先生赴晋视察,国民党山西支部并派代表谷思慎、梁上栋来京迎迓,先生乃于十七日离京
去晋。同行者除谷、梁二代表外,尚有同志张继、吴铁城、景耀月及澳人端纳,交通部亦派
叶恭绰沿途照料一切。先生于正大路车中,曾询梁上栋曰:“你是学工程的,你对于正大路
用窄轨有何意见?”梁答:“除非万不得已,仍以用标准轨为宜。”先生复问:“你对于我
的建筑铁路计划,有何意见?”梁答:“尚不清楚先生计划。”先生乃对梁说明其十年内建
筑二十万里铁路于计划。继询山西矿务及军政情形,梁据实以答。先生颇以山西内部不协为
忧,嘱张继、梁上栋等设法调和。十八日抵太原,晚,邀山西都督阎锡山谈话,言及吴禄贞
被刺事,不胜惋惜。十九日上午,山西军政界在山西大学礼堂开会欢迎先生,先生即席演说
,勖各界仍本革命牺牲精神,努力前进,因建设时代较破坏时代更应加倍牺牲。下午,山西
衣工商学界在劝工陈列所开欢迎会,先生演讲“吾人必牺牲目前小利,以求将来之幸福”。
二十日,赴国民党山西支部指示关于国会选举事宜。二十一日离晋,仍搭正太路车,阎再派
梁上栋送至石家庄〔注一〕。
    孙中山在山西,有过三次演讲,据《国父全书》,三次演讲都在九月十九日,第一次是
在太原各界欢迎会演讲,题目是《建设时代要比破坏时代加倍牺牲》;第二次是在太原商学
界欢迎会演讲,题目是《吾人必牺牲目前小利以求将来之幸福》;第三次是在太原阎都督欢
迎会上演讲,题目是《山西赞助共和之功》。在这三次演讲中,孙中山有这些话:
    第一次——“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阎君百川之功。不唯山
西人当感戴阎君,即十人行省亦当致谢。何也?广东为革命之原初省份,然屡次失败,满清
政府防卫甚严,不能稍有施展,其他可想而知。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
知也。”
    第二次——“前在日本之时,尝与现任都督阎君谋划,令阎君于南部各省起义时,以晋
省遥应。此所以去年晋省闻风响应,一面鼓励各省进行,一面牵制满兵南下,而使革命之势
力,迅疾造成也。然革命虽成,而吾济不能暇豫,以天下事往往破坏易而建设难也。今日最
要之事,乃各省当统一是也。
    晋省于民军起义之际,既立此好榜样,则今后于中国重行建立之事业,亦当为各省模范
,庶民国数月来外患迭生险象,消灭于无形。”
    第三次——“武昌起义,山西首先响应,共和成立,须首推山西阎都督之力为最。”孙
中山提到的阎都督百川(阎锡山),事后在“回忆录”中,在引了上面三段演说后写道:”
这对我实在是过奖之辞,而山西革命同志与全体军民,受此鼓励,则感到万分兴奋,并对我
们伟大领袖孙总理永远崇拜不已。”
    其实,阎锡山所说的“过奖之辞”,并非谦虚之言,倒真是过了奖的了。因为孙中山所
说的“武昌起义,山西首先响应”,是与事实不符的。事实上,自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到一
九一二年民国成立时,各地的响应次序,是这样的:
┌────┬────┬────┬──┬─────────┬─────┐
│起义日期│旧历    │在武昌  │地点│首先发动人        │起义时都督│
│        │        │起义后  │    │                  │          │
├────┼────┼────┼──┼─────────┼─────┤
│十月十日│八月十九│        │武昌│孙武、蒋翊武、熊秉│黎元洪    │
│        │日      │        │    │坤                │          │
├────┼────┼────┼──┼─────────┼─────┤
│十月二十│九月初一│第十二天│长沙│  焦达峰、陈作新  │焦达峰(后│
│二日    │日      │        │    │                  │为谭延闿)│
├────┼────┼────┼──┼─────────┼─────┤
│十月二十│九月初一│第十二天│西安│张凤翙、钱鼎、张钫│张凤翙    │
│二日    │日      │        │    │                  │          │
├────┼────┼────┼──┼─────────┼─────┤
│十月二十│九月初二│第十三天│九江│  徐世法          │马毓宝    │
│三日    │日      │        │    │                  │          │
├────┼────┼────┼──┼─────────┼─────┤
│十月二十│九月初八│第十九天│太原│                  │阎锡山    │
│九日    │日      │        │    │                  │          │
└────┴────┴────┴──┴─────────┴─────┘
┌────┬────┬────┬──┬─────────┬────────┐
│起义日期│旧历    │在武昌  │地点│首先发动人        │起义时都督      │
│        │        │起义后  │    │                  │                │
├────┼────┼────┼──┼─────────┼────────┤
│十月三十│九月初十│第二十一│昆明│张文光、彭蓂、赵复│ 蔡锷           │
│一日    │日      │天      │    │祥、罗佩金、李根源│                │
├────┼────┼────┼──┼─────────┼────────┤
│十月三十│九月初十│第二十一│南昌│                  │ 吴介璋(后为彭 │	
│一日    │日      │天      │    │                  │程万、车烈钧)  │
├────┼────┼────┼──┼─────────┼────────┤
│十一月四│人月十四│第二十五│上海│李平书、陈其美、李│陈其美          │
│日      │旧      │天      │    │燮和              │                │
├────┼────┼────┼──┼─────────┼────────┤
│十一月四│九月十四│第二十五│贵阳│张百霖、黄泽霖、贺│杨盖城(后为杨  │
│日      │日      │天      │    │国昌              │伯舟)          │
├────┼────┼────┼──┼─────────┼────────┤
│十一月五│九月十五│第二十六│杭州│周承业、朱瑞      │汤寿潜          │
│日      │日      │天      │    │                  │                │
├────┼────┼────┼──┼─────────┼────────┤
│十一月五│九月十五│第二十六│苏州│章梓              │程德全          │
│日      │日      │天      │    │                  │                │
├────┼────┼────┼──┴─────────┼────────┤
│十一月六│九月十六│第二十八│镇江  林述庆、许崇灏    │林述庆(镇军都  │
│日      │日      │夭      │                        │督)            │
├────┼────┼────┼────────────┼────────┤
│十一月六│九月十七│第二十八│桂林  章陶岩、陈元伯    │沈秉坤(后为王  │
│日      │日      │天      │                        │芝祥、陆荣廷)  │
├────┼────┼────┼──┬─────────┼────────┤
│十一月七│九月十十│第二十八│石家│(吴禄贞起义,失  │                │
│日      │日      │夭      │庄  │败)              │                │
├────┼────┼────┼──┼─────────┼────────┤
│十一月九│九月十力│第三十天│广州│胡汉民、朱执信    │胡汉民          │
│日      │日      │        │    │                  │                │
├────┼────┼────┼──┼─────────┼────────┤
│十一月十│九月二十│第三十一│福州│彭寿松、许崇智    │孙道仁          │
│日      │日      │天      │    │                  │                │
├────┼────┼────┼──┼─────────┼────────┤
│十一月十│九月二十│第三十二│安庆│张汇滔、管鹏、吴旸│朱家宝(后为孙  │
│一日    │一日    │天      │    │谷                │毓筠)          │
├────┼────┼────┼──┼─────────┼────────┤
│十一月十│九月二十│第三十四│济南│丁世嶧            │孙宝琦(旋取消  │
│三日    │三日    │天      │    │                  │独立)          │
└────┴────┴────┴──┴─────────┴────────┘
┌────┬────┬────┬──┬─────────┬───────┐
│起义日期│旧历    │在武昌  │地点│首先发动人        │起义时都督    │
│        │        │起义后  │    │                  │              │
├────┼────┼────┼──┼─────────┼───────┤
│十一月二│十月初二│第四十三│重庆│张培爵、杨庶堪、测│张培爵        │
│十二臼  │日      │天      │    │恃、失夕洪        │              │
├────┼────┼────┼──┼─────────┼───────┤
│十一月二│十月初五│第四十六│泸州│                  │刘朝望(川南都│
│十五日  │日      │天      │    │                  │督)          │
├────┼────┼────┼──┼─────────┼───────┤
│十一月二│十月初六│第四十六│沈阳│(蓝天蔚起义,失  │              │
│十六日  │日      │天      │    │败)              │              │
├────┼────┼────┼──┼─────────┼───────┤
│十一月二│十月初十│第四十八│成都│尹昌衡、董修武、周│蒲殿俊(后为尹│
│十六日  │日      │天      │    │骏                │昌衡)        │
├────┼────┼────┼──┼─────────┼───────┤
│十二月二│十月十二│第五十三│南京│徐绍桢            │程德全        │
│日      │        │天      │    │                  │              │
├────┼────┼────┼──┼─────────┼───────┤
│十二月二│十一月初│第七十四│开封│(张钟端起义,失  │              │
│十二日  │三日    │夭      │    │败)              │              │
├────┼────┼────┼──┼─────────┼───────┤
│民国元年│        │第八十五│滦州│(王金铭、施从云走│              │
│一月二日│        │夭      │    │义,失败)        │              │
├────┼────┼────┼──┼─────────┼───────┤
│一月七日│        │第九十天│伊梨│杨缵绪            │广福          │
├────┼────┼────┼──┼─────────┼───────┤
│三月十一│第一五四│天水    │黄钺│                  │              │
│日      │天      │        │    │                  │              │
└────┴────┴────┴──┴─────────┴───────┘
    由此可见,山西并非首先响应武昌起义的,而是第十九天后才响应的,已在长沙、西安
、九江响应之后,只是第四名。阎锡山“回忆录”中也说是“决定于九月初八日起义,时为
武昌起义后第十九日”〔注二〕。可见孙中山所说的“武昌起义,山西首先响应”,是错误
的。
    孙中山是革命元勋,他当然清清楚楚知道武昌起义后各地的响应次序、他当然清清楚楚
知道山西不是首先响应的。
    既然清清楚楚知道,却还故意说与历史真相不同的活,除了政治原因外,别无其他解释
。由此可见,对政治人物的话,我们必须求证以后,才能决定信不信。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七日-----------
    〔注一〕参看梁上栋《总理民元视察太原追忆》(《国父九十诞辰纪念论文集》)。
    〔注二〕据阎锡山“回忆录”,是“原与孙先生约定革命军到河南时,山西再动”,但
“不得已而早动”,是别有原因的。阎锡山说:
    我没有等到革命军到河南,就紧跟着湖北武昌之后,在太原起义,这并不是既定的计划
,而是受了事实的迈迫,使我不得不提早行动。在山西巡抚陆钟琪于武昌起义后,特召其子
亮巨来晋,做缓和革命之计,亮巨与我是日本上官学校同学,但属泛泛交,主张亦不接近,
不过他知道我曾参加同盟会,且是铁血丈夫围中人。他到晋翌晨,即访我谈话。一见面就说
:”我此次来,即为与兄研究晋省对武昌事件当如何应付。兄有意见,弟对家父尚可转移。
”我当时答复他说:”武昌事件的真相,我尚不知,黎元洪究竟系为革命而起义,抑系别有
原因,我也不明白。是不是我们现在谈应付武昌事件的话,还有点太早。”他又说:”我们
还可以再观察几天,不过我可以和你说。
    最后需要家父离开时,我也能设法。”我笑了一笑说:“这话说得哪里去了,你来,我
们更说不到那样的话了。”他临行时,又和我说:“过两天,我们是不是可以和兰荪(姚鸿
发字)一起谈谈?”我说:“可以,你通知他,还是我通知他?”他说:”我通知罢!”
    在这时候,有两件事逼迫得我实在不能等候;一件是山西有五千支德国造的新枪,要借
给河南三千支,随带子弹,且已运走一部分。一件是要把一二两标分别开往临汾与代州,而
由巡防部队接替太原的防务。……
    阎锡山又说:
    越数日,首先接到开拔命令的是一标一营,开拔日期为阴历九月初八日(阳历十月二十
九日)。我得到这个消息后,认为起义的时间不能再缓,即决定于九月初八日起义,时为武
昌起义之后十九日。
    起义的前一天,我派张树帜同志去一标运动,并吩咐他先运动同志中的下级官和头目,
再影响非同志的下级官和头目,将下级官和头目运动好后,以下级宫和头目带起军队来,逼
迫营长,只要他们不障碍,就不可毁伤他们。一面井嘱该标见习高冠南纠合同志暗中协助,
先从一营人手。因一营奉令于九月初八日出发,出发之营,于出发前一日,方发给四万粒子
弹,二三两营尚未奉到出发命令,故未领到子弹,联系的暗号,约定运用好后,即在电话上
告我:“债讨起。”
    如运用不好,则告我:“债不能讨。”张树帜同志临行时,我又告诉他说:“你纵然运
用不好,也不可离开一标的队伍,如二标发动时,你在一标能拉多少算多少,至少也要纠合
我们的同志带队响应。”
    张树帜同志走后,我即召集二标中下级军官同志十一人开会。
    我首先问他们说:“我们是遵令开拔,还是起义?”大家同声说:“我们应该起义。”
我又问他们说:“一标不同情怎么样?骑炮营有没有办法?”他们说:“炮兵可以设法,骑
兵没什关系,一标至少也能拉出一半人来!”我说:”好罢!那么我们等等看,先把二标的
动作研究研究!”讨论至午夜,一标有电话来,知道运用成功,当时就决定让他们回去照计
划于翌日早晨开城门动作,一标打抚署前门,二标打抚署后门。开会的同志刚出了我的门,
瑞墉之弟瑞禄就拦住大家,拉住排长李执中的手问:“你们开会做什么来?”机警一点的同
志说:“研究开拔的事。”但李执中认为事已败露,遂跳了井。他们返回来报告我,我很着
急,但仍命大家随时与我保持联系,照原计划行动。实则当时官场中对革命的警觉性不够,
他们虽知道我们开会,并未防我们起义。
    又说:
    九月初八日(阳历十月二十九日)天刚亮,我就到二标二营,因将该营管带瑞墉囚禁之
后,须我特为照料。我并告知一二两标对陆巡抚及其公子暂囚勿伤。兵动后,我督率二标先
攻抚署后门之巡防队,因非攻破巡防队,不能攻抚署后门,一标向扰署前门进攻时,协统
(旅长)谭振德在抚署门前厉声他说:“你们造反啦!赶紧回去,不究!”我革命军中有一
位杨潜甫同志(杨乃山东曲阜人,亦为同盟会盟友,系盟友赵守钰任二标三营督队官(营
附)时,经另一且友贾铭甫于介绍召其来晋者,起义前一日晚,一标破釜沉舟的行动,也是
他领导起来做的),反激他说:“协统也知道革命的大义么?如知,指挥我们向前,否则,
后退!”谭尚力阻不退,杨潜甫同志乃举枪将其击毙,奋勇当前,带队冲入抚署,抚署卫兵
未做抵抗即纷纷溃散。陆巡抚此时衣冠整齐,立于三堂楼前,陆公于亮臣随其旁。陆公子说:
    “你们不要动枪,我们可以商量。”陆巡抚说:“不要,你们照我打罢!”
    当时因陆巡抚之随恃有开枪者,遂引起革命军之枪火,陆巡抚与其公子亮臣均死于乱枪
之中。陆巡抚谭协统陆公子与我们的立场虽异,而他们忠勇孝的精神与人格则值得我们敬佩
。因为立场是各别的,人格是共同的,故我对他们的尸体均礼葬之。
    又梁上栋《总理民元视察太原追忆》中记阎锡山对孙中山说:
    “陆巡抚有感革命势力之威胁,调其子亮臣来晋,对我说:‘山西不要早有举动,大势
需要赞成革命时,可整个赞成。’但不数日陆巡抚命令山西新军两标(相当团),一标开平
阳府(临汾),二标开代州,调巡防队七营接太原防务。并令黄国梁的一标先开拔,我的二
标后开,我认为这是反革命的布置,开拔之日,不得不于一标弹药到手之后,即冒险发动。”
    〔注三〕由于孙中山对阎锡山有了错误的“过奖之辞”,所以阎锡山的左右也就“居之
不疑”了。例如《阎百川先生纪念集》中收有“阎夫人徐竹青女士率家属祭文”,就有“辛
亥八月,义旗首举。各省响应,清廷退步”的话,颠倒历史,变本加厉啦!
    ------------------
文岭 扫描校对!
  
返回目录: 孙中山研究    下一页: 4、孙中山反对双十国庆

1999 - 2006 qiq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