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屋 : 现代 : 南强


 
第5节 
    燃冰和白梅边走边聊,到了村边春姑的家。
    依旧是那条卵石小路,依旧是那路边围着竹篱的菜地;但是那座倾斜的土楼变成了一幢
砖砌的小楼,门前那个木猪栏也换了砖砌猪栏。经过的时候燃冰注意了一下,里头有两头大
白肥猪在呼噜呼噜地睡觉。小楼的大门半掩着,透出昏黄的电灯光。
    “春姑!”燃冰喊道。
    “谁人?”
    里边一个低沉的男人声音反问。
    燃冰推开门跨了进去。一眼就看见厅堂一边一个粗壮的中年男人坐在小竹椅上,手拿着
柴刀在破竹篾,身边的地上堆了许多竹片。那男人见了他们,不起身也不停手,只是抬起头
来,疑惑地盯着。他的脸色黢黑,胡子拉碴,头发很短,满身都是灰尘。
    不用说,就是春姑的男人了。
    “谁人来?”里边灶间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一听就知道是春姑了。
    “不认得。找你的。”男人回答。
    于是春姑踢踢踏踏地跑出来,一见是燃冰,脸上顿时露出惊奇不已的神情:“是你呀?
什么时候来的?”
    燃冰打量了她一眼,这位当年的“小芳”,早已没有了黑色的大眼睛和油亮的长辫子。
她只是一个穿着廉价灰的纶布便装的农村中年妇女。额头眼角爬着岁月刻下的细细痕迹,脸
色灰黄,头发粗糙,牙齿发黑且不齐。只有在笑时还残存一点昔日的风韵。
    “坐。坐了玩。”
    她打个招呼复又进到灶间,出来时手里端着两个粗瓷杯,杯中冒着腾腾热气。
    “茶吃一杯。”燃冰接过来,是杯冰糖茶,啧了一口,一股清甜直沁肺腑。
    燃冰手中端着茶杯,扫视了厅屋一圈。发现摆设十分简陋。小小的正中屏墙上挂着一幅
陈旧的福禄寿三星图,两边贴着红纸对联,那字体粗拙有力,一看就知道是村文书瑞义叔的
手笔。下边一张旧案,上边插着香炉烛台。两边的廊门楣上挂着一迭黄纸符咒。四壁贴着从
挂历本上剪下来的影视明星相片。下边是两条长长的白木凳。一边厅房里好象有一架电视,
响着音乐声。
    那男人,仍在低头破篾,春姑则一边满面堆笑,一边用那双关节粗大的手在衣襟上下意
识地擦着。再看白梅,和她一比,鲜丽的简直逼人。
    燃冰心中不胜感概。岁月可真能磨损人啊,十几年,不过一瞬间,一个活鲜鲜含苞欲放
的花朵般少女就成了憔悴的黄脸婆。他不禁问道:“这几年过的怎么样?”
    “马马虎虎。盖了这幢新房。”
    “收入好吧?”
    “不好。粮食卖不上价。要交的钱又多。做一年剩不了几多钱。”
    “除了种田,还有没有搞些付业。”燃冰早就知道农民如果光靠田里,挣不了几个钱
的。除非还干点别的。
    “没有。想做,可是不知道做什么。村里又没工厂。女孩仔初中毕业了,一直在家里闲
玩。”
    “几个孩子?”
    “就一个女孩仔。小莲,你出来。”
    从响着电视的厅房中走出来一个少女,燃冰一看吃了一惊,那脸盘,活脱脱就是当年春
姑的化身,个子更高,穿着黑色健美裤,粉红色的太空棉加克衫。漂亮极了。只是好象面带
愁容。不禁赞道:“长的真漂亮。”
    “乡下人,再漂亮也没有用。小莲,这就是以前住过我们家的知青老李。”
    “老李叔,你是做什么的?”
    燃冰料不到她会问这个,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只好一笑。
    白梅却抢着介绍了:“老李如今是乡里付书记,来桐花林包村。”
    “原来是当官的。这位姐姐呢?你也是当官的?”小莲对白梅大感兴趣。
    “不,我是兵,是老李的兵。来,坐到姐姐这边来。”白梅对小莲也极有好感,招呼她
道。两个人立即拉着手几几喳喳说起悄悄话来。
    燃冰的注意力却又转到男人手上破的竹篾上;“这些竹篾破来做什么,是不是编东
西?”
    男人仿佛没听见,春姑替他回答:“没事做,破些篾编点东西换点钱。”
    “是吗?都编些什么,让我看看。”燃冰来了兴趣。
    “哪有什么,都是粗东西。”春姑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不过还是走到后边屋里拿了一堆
竹编出来。原来是些花篮,花瓶,小匾之类,没有上漆,但很细致。燃冰一看就喜欢的很。
    “这不很好嘛,挺漂亮的。”
    “也卖不了几个钱。反正没事做,有空了编点东西也好。”
    燃冰想起如今好些乡镇都办竹编厂,都可以出口创汇,一个念头忽地闪过:“村里会编
这些的人多不多?”
    “多,只要有样,差不多妇女都会编的。”
    “要是把她们组织起来,办个竹编厂,不很好吗。”
    “前年外贸公司有人下来,也这样说,还拿了几个样品来。我就是那时学的。不知怎么
地后来又没办。村里有人想个人办,干部又不肯。”
    “为什么?”
    “我不知道。听支书说,个人办厂是资本主义,不行。”
    燃冰大为惊讶,这还是这几年来他第一次听说不准个人办厂的事。市里早就在大力鼓励
发展个体企业了。而且从各地的汇报材料和数字来看,个体企业发展势头非常好,农村个体
企业也一样。这些企业虽然多是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却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的积
极作用,是农村致富的一条好路子。没想到桐花林还有将个体企业看作资本主义的左倾思
想。难怪这个村十几年来变化不大,既没有个体企业,也没有一个象样的集体企业。农民靠
田里种些粮,集体靠山上砍几根木头,解决得了温饱却解决不了富裕奔小康的问题。
    支书老霜是大寨式的老村干,在这个问题上思想这么僵化,村经济怎么上得去?令人不
解的是,竟还有人对桐花林的固步自封大加欣赏。临下乡前,市里就有个别领导对他说:
“小李,桐花林的工作搞的不错,你去一定要好好扶持这个社会主义典型。”现在的问题不
是要不要扶持,而是如何扶持,假如扶持了半天而桐花林的经济上不去,那他这次来桐花林
就是走过场。……燃冰忽然觉得心情沉重,肩上猛压了一付重担。
    这次来之前,他向地委表过态,一定要努力为当地农民办几件实事。究竟办什么,其实
心中全无数。现在思路渐渐清晰起来,根据桐花林的情况,要想经济大上,引导农民奔小
康,就要从办工业企业这里找突破口。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嘛。不仅要扶持村里集体办厂,
还要扶持农民个人办厂,能够扎扎实地办一两个厂,桐花林的经济就能上一个新台阶。
    “春姑,要是让你牵头办个竹编厂,敢不敢?”燃冰忽发异想。
    “我?”春姑有点不相信。
    “对呀。我看你编的这些东西不比别的地方编的差。可是这样小打小闹能挣几个钱。办
个厂,搞个流水作业线,保证有前途。”
    “你要是支持,我就敢做。不过我是女人家,做做帮手可以。这事最好能叫华亮来牵
头。”
    “华亮?就是那个看鸭仔?”燃冰头脑里闪过一个手持长竹鞭,身穿满是泥点的黑衣
服,终日打赤脚的机灵少年来。
    “就是呀,这几年他一直在外边跑,回来就办厂。”
    “他办什么厂?”
    春姑正想回答,忽然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一个声音大吼着:“老李,老李!”
    这声音很熟悉,却又一时听不出是谁。春姑说:“是我爸,他回来了。”
    没一会儿,一个小老头就出现在燃冰面前。正是老海。他明显的老了。一头刺猬毛似的
花白短发,满脸刀刻般的皱纹,眼角皮搭拉着,牙齿又稀又黑,鼻尖挂着一滴清涕。上身穿
一件黑色大棉袄,下身穿一条单裤,光脚趿拉着一双解放鞋。一手抱竹火笼,一手捏根油光
发亮的竹根旱烟筒。
    老海眯着眼看了燃冰一阵,喜笑颜开,把竹烟筒很恭敬地递到他面前:“吃一筒烟。”
    “谢谢,我不抽烟的。”对这种恭敬,燃冰当然不能消受。
    “对对,你们工作人是不吃土烟的。”老海边说边把烟筒缩回去,自己点着自己抽,喷
出一长口青烟,“老李,早就听说你要来桐花林了,高兴的几个晚上都在盼。现今你乐了,
当官了。可是我们还是农民,一世都是苦。过去说我成份高,村里人欺侮我;现在不说成份
了,还有人欺侮我。你这次来,一定要帮助我。那一年你来插队,在我家住了好长久。我一
看就得知你不是凡人,会成龙的。你这人有良心,肯帮人。不象那些村干部,狼心狗肺
的。……”
    “阿爸,人家刚来,你莫乱说乱骂。”春姑见老海唠叨起来,说的七七八八,很不意
思,连忙阻止。
    “噢噢,老李,我是高兴,想与你说说知已话。老李,这是你老婆?”老海看见一旁的
白梅,问道。
    燃冰笑起来:“这是与我一起来的工作队肖同志。”
    “噢噢,看我眼睛花了。现今你挣几多工资?”
    燃冰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中国人见了面爱问”吃饭没有?”,也爱问工资,问家庭情
况,燃冰最怕的就是问这些。你不回答不好,回答起来又无聊。当然你不能责怪老海他们,
中国人穷嘛,关心的当然就是这些。他想,实在没必要认真地回答老海,转了一个话题:
“老海叔,你有什么事,跟我讲吧,能帮得上我一定帮。”
    “唉,我早都说老李是个好人。如今的干部,有几个象你这样与农民知心?老李,如今
你是领导了,你要替我说话。过去的事不说,文化革命都停止十来年了,可是那些干部还不
给我落实政策。”
    在桐花林的时候,燃冰就听村里老人们讲,老海家,其实很穷的;他爸既无田也无钱,
冬天连棉袄都没得穿。过的是“棕衣当被倒,火笼作棉袄”的苦日子。有些田的是他的叔叔
冷福洋的。临解放时,冷福洋跑到台湾去,把他的那些地契分了一部分给老海。还没有收过
租呢,就解放了。一查,老海家竟有那么多田,老海又满了十八岁,于是就把他订为富农。
实际上,老海连一天的富农福也没有享过。却是替福洋背了黑锅。这当然是有些冤枉的。可
是农村不象城市,右派分子落实政策可以重新安排工作。富农分子本来就是种田的,难道也
要安排工作?
    老海却不是讲这些:“前几年村里说要开水库,每人借两百块钱,说好三年还的。至今
还不还。前几时又说要修铁路,每人又借二百元,铁路又不从我们桐花林过,我们为什么要
拿钱?这些钱是不是让村里干部吃冤枉了?”
    “阿爸,你又乱说了。钱又不是我们一家借的。大家不说你说什么。”
    “好好,不说这个。我说自己的事。我祖上那幢房,为什么村里还占着不退?”
    “什么房?”燃冰在桐花林那么久,还是第一次听说这回事。
    “那是多大的一幢房子。青砖风火墙,两进厅,雕花门面的。是我福洋伯开的,土改时
冤枉枉地没收掉。现在都不说成份了,还不要退给我?找他们说几次了,就是不肯退。这合
理吗?”
    “老海叔你说清楚点,到底哪一幢房子?”
    “就是以前的大队仓库。”春姑说。
    这下燃冰记起来了。但在印象中那座房子虽然很大,却很破旧。柱子下面都被白蚁蛀空
了一半。有几付木雕门窗,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角。只有那厚厚的干打垒风火墙和墙上的青砖
屋脊,,说明这幢房屋的主人曾经辉煌过一时。村里人说,这是解放前村里财主冷福洋盖
的,但是盖了没多久福洋就跑到台湾去了。于是这幢大房就收归集体使用。大跃进时搞万猪
场,饲料没处放,便将它作为饲料仓库。以后又用来堆放肥料。燃冰经常到那里挑肥料的。
    “原来那房子是你大伯的。不过问题在于,你大伯人还在台湾嘛。”
    燃冰不了解继承法,但知道侄儿不是第一继承人,所以这样说。
    “我大伯从台湾写信来,问起这房子了。”
    “是吗?”燃冰有点出乎意外。
    “当然是了。”老海转身跑到里间,哗啦哗啦翻了一阵,走出来时手里拿了一个长长的
深黄色信封递给他:“喏,不信你看。”
    燃冰从撕开的信封口里抽出白色的厚厚信纸,将它展开。信写的不长,字体很工整;大
意是说自己出门在台湾已几十年,有了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如今自己年近古稀,叶落
归根,很想回老家看看。可是去年突患风症,行动不便不能前来。但他的小儿子阿桐准备
来,代他了却心愿。说到房子的事,很简单,只是问他的那幢房子是否还在,是否有人住
着,如有可能代为照看照看。
    看来福洋并不知这房的实际情况。但是退房涉及到一系列政策,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
的。据燃冰所知,落实政策的对象主要是文革受害者及反右受害者,土改时的问题一般不在
落实范围。况且现在也不知道这福洋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否挂得上落实的边。
    “你大伯在那边做什么的?”
    “这就不知道了。总是很有钱的人。他还说要来老家投资呢。”
    “这封信上没说呀。”
    “还有一封。”说着老海又去翻出一封来递给燃冰。还是同样的纸,同样的笔迹,内容
更为简短。说到房子的事只说情况知道了一切事等阿桐来处理。令燃冰感兴趣的是信上肯定
地说阿桐近期内一定会回家乡一次。一来祭扫祖坟,二来考察一下投资办厂。
    “好极了。你给他回信,说乡里村里都欢迎他来。”
    燃冰很高兴,到处都在说要打开山门迎接八方客人,到处都在说要引进外资加大开放力
度;这台湾人有回乡投资办厂的意愿,为什么不促成他呢?刚才还在鼓厉春姑办厂呢,真是
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功夫。如果台湾人能在桐花林投资办一个工厂,那就好了。
    “白梅,我们抓紧时间,对办厂的事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尽快拿出一个发展桐花林经
济的可行性计划来。我们走吧。”
    “不坐了?那我的事怎么办?”老海急着追问。
    “等我问问有关部门再说。只要政策有规定,你放心好了。”
    “等等,吃点点心去。”
    春姑和小莲很快从灶间端出两大海碗热气腾腾的冰糖蛋汤来,放在他们面前。
    燃冰和白梅面面相觑,这么大碗怎么吃得下?可是春姑的热情实在难以拒绝,只得勉为
其难地吃起来。
 
  
返回目录: 幸运    下一页: 第6节

1999 - 2006 qiq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