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屋 : 现代 : 孙犁


 
《从维熙小说选》序
     
    如果我的记忆力还可靠,就是一九六四年的秋天,我收到一封没有发信地址的长信,
是从维熙同志写给我的。
    信的开头说,在一九五七年,当我患了重病,在北京住院时,他和刘绍棠、房树民,
买了一束鲜花,要到医院去看望我,结果没得进去。
    不久,他便被错划为“右派”,在劳改农场、矿山做过各种苦工,终日与流氓、小
偷,甚至杀人犯在一起。
    信的最后说,只有组织才能改变他的处境,写信只是愿意叫我知道一下,也不必回
信了。
    那时我正在家里养病,看过信后,我心里很乱。夜晚,我对也已经患了重病的老伴
说:
    “你还记得从维熙这个名字吗?”
    “记得,不是一个青年作家吗?”老伴回答。
    我把信念了一遍,说:
    “他人很老实,我看还有点腼腆。现在竟落到了这步田地!”
    “你们这一行,怎么这样不成全人?”老伴叹息地说,“和你年纪相当的,东一个
西一个倒了,从维熙不是一个小孩子吗?”
    老伴是一个文盲,她之所以能“青年作家”云云,不过是因为与我朝夕相处,耳闻
目染的结果。
    二年之后,她就更为迷惑:她的童年结发、饱经忧患、手无缚鸡之力、终年闭门思
过、与世从来无争的丈夫,也终于逃不过文人的浩劫。
    作家的生活,受到残酷的干预。我也没法向老伴解释。如果我对她说,这是特殊历
史条件下的特殊国情,她能够理解吗?
    她不能理解。不久,她带着一连串问号,安息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安息,这一点颇使远近了解我性格的人们,出乎意外。
既然没有安息,就又要有人事来往,就又要有喜怒哀乐,就不得不回忆过去,展望前景。
前几年,又接到了维熙的信,说他已经从那个环境里调出来,现在山西临汾搞创作。我
复信说:
    “过去十余年,有失也有得。如果能单纯从文学事业来说,所得是很大的。”
    同信,我劝他不要搞电影,集中精力写小说。
    不久,他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短篇小说《洁白的睡莲花》,来信叫我看,并说
他想从中尝试一下浪漫主义。
    我看过小说,给他写信,说小说写得很好,还是现实主义的。并劝他先不要追求什
么浪漫主义,只有把现实主义的基础打好了,才能产生真正的浪漫主义。
    再以后,就是我和他关于《大墙下的红玉兰》的通信。
    写到这里,本来可以结束了,但因为前些日子,为刘绍棠同志写序文时,过于紧迫,
意犹未尽,颇觉遗憾。现在就把那未了的文字,移在这里,转赠维熙,并补绍棠。
    在为绍棠写的序文中,我喊叫:要维护现实主义传统。究竟什么是现实主义传统呢?
一个现实主义作家,需要何种努力?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我
曾写了一个简单的提纲,在绍棠的来信之上:
    我以为,现实主义的任务,首先是反映现实生活。在深刻卓异的反映中,创造出典
型。不可能凭作家主观愿望,妄想去解决当前生活中的什么具体问题,使他的人物成为
时代生活的主宰。现实主义的作品,对于生活,对于人物,不能是浮光掠影的。作家在
创作这样一部作品时,其动机也绝不是为了新鲜应时,投其所好,以希取宠的。
    现实主义的作家,要有多方面的修养准备,其中包括在艺术方面的各种探求。经过
长时期的认真不懈的努力,才能换来发掘和表现现实生活的能力。因此,凡是现实主义
的作家或作品,都不会是循迹准声之作,都是有独创性的。
    另外,现实主义的作家或作品,都具备一种艺术效果上的高尚情操,表现了作为人
的可宝贵的良知良能,表现了对现实生活和历史事实的严肃态度。
    写到这里,真的完了。但还有一点尾声。直到今日,我和维熙,见面也不过两、三
次。最初,他给《天津日报》文艺周刊投稿,有一次到报社来了,我和他们在报社的会
议室见了一面。我编刊物,从来不喜欢把作者叫到自己家里来。我以为我们这一行,只
应该有文字之交。现在,我已届风烛残年,却对维熙他们这一代正在意气风发的作家,
怀有一种热烈的感情和希望。希望他们不断写出好作品。有一次,我写信对他说:
    “我成就很小,悔之不及。我是低栏,我高兴地告诉你:
    我清楚地看到,你从我这里跳过去了。”
    我有时还想到一些往事。我想,一九五七年春天,他们几位,怎么没有能进到我的
病房呢?如果我能见到他们那一束花,我不是会很高兴吗?一生寂寞,我从来也没有得
到过别人送给我的一束花。
    现在可以得到了。这就是经过他们的努力,不断出现在我面前的,视野广阔,富有
活力,独具风格,如花似锦的作品。
    1980年1月27日上午,收见维熙来信,下午2时写成。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返回目录: 孙犁散文    下一页: 吴泰昌《艺文轶话》序

1999 - 2006 qiq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