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屋 : 现代 : 贾平凹


 

                                致穆涛书

    长一点的稿子,我习惯在修改前请一些人读读,以尽最大的平常心去读,听听
他们的感觉和意见。
    《土门》亦如此,而您读到的是第三稿,复印得不清楚,天又热,为难您了。
    您的感觉总是很鲜活的,这是我一直认为的,而且意见坦诚,这是一定要您读
读的原因。《土门》的思考已经很久,怎么写却让我很苦,原本要三四十万字的,
以习惯了的第三人称角度去写,现在却仅不到二十万字,又变了一种法儿,害得我
一而再,再而三,还要改下去。您的看法令我珍贵,肯定的意见当然会给我增加再
修改的自信,谈到不足的地方,也让我琢磨了一个下午,思考着如何去修改和加强。
但您的写出来的文字,还是太少。咱们得寻个地方好好谈一天两天,为了再谈能争
一争,我也学您的样,写写我的一些想法,等谈起来有个中心。
    城市化进程是大趋势,大趋势是无法改变的,写这样的内容,关心人类的文明,
关注中国的发展和命运,这应该说是主流的东西。实际的情况是,中国在走这一步
时,所发生的行为上的心理上的冲撞是世界少有的,这一点,不管在北方或南方,
任何人都感受在其中。我选择了仁厚村,仁厚村在一个大都市的边沿,城市的不断
扩大,使他们失去土地,又要失去村庄,他们的感受是最为深刻的。社会发生着变
化,我们的思想上心理上也发生着“时间差”的变化。我们过去一直强调着“土地、
革命、人民”,坚守土地,保守而固执,向往的是桃花源和乌托邦,这种思想在城
市化过程中表现得很顽强,而在无法阻止的大趋势下走这一步时,又都是什么主义
都产生的。仁厚村的成义就是这样,我在写他时,我不能不同情他,又不能不批判
他,他是农民,农民更是易于产生专制。他仇恨着城市,他又会将仁厚村带到什么
地方去呢?这就需要作进一步思考!农村是落后的,城市也有城市的弊病,尤其是
在中国,如何去双重地批判呢?我是站在仁厚村的角度来写这一进程的,写行为上
的抗拒,心理上的抗拒,在深深的同情里写他们的迷惘和无奈,写他们的悲壮和悲
凉,写一个时代的消亡。正基于这种角度,我才选择了第一人称,以仁厚村梅梅
(我)的目光去展开叙述。这个叙述角度好的是能进入仁厚村内部,充分展示他们
的心理,不利的是难以将我擅长的白描手法显露,这可能就是您读时感觉上女性的
不丰满和语言上的不是先前模样。这我在修改时要加强的。您是否注意到,一些次
要人物白描成分是较多的?我不想使这部小说故事太强,更喜欢运用象征和营造一
种意象世界来寓言。仁厚村就是一个整体象征,而具体的象征,如狗。狗的亮鞭。
石牌楼。坟地、成义的阴阳手、梅梅的尾骨、仁厚村的祖先。足球比赛、神禾源、
梦中的城。凶杀案、佛石等等。其实,云林爷也是,范景全也是。这两个人也可以
说是作者的理想之物,尤其是范景全,他在作一种启蒙。宣传大趋势、告别革命、
双重清算。民主。法治。他说得是多了些,而他的行动,应是迷茫和悲凉里的一线
光明和温暖。您谈到云林爷的“神气”,这种人在陕西民间很多,我接触过的,可
能在作品处理中未能写得更合理,更圆满些,这我得加工。至于“我”在小说结尾
处的灵魂出窍,那又是一种笔法罢了。
    至于长篇小说怎么写,我也不知怎么才算长篇的结构,但我的想法,小说不论
长短,不应有固定模式的,依题材和感觉随意着为好。语言的使用,其实也是对小
说的一种认识。这一部书稿中的语言,您的感觉是合于我的初衷的。文中似乎有意
识流,但它不是流行的那种,我的理解,比如俩人交谈,要真正产生真实感,应是
甲与乙对话时,甲在对乙说着,甲的眼光一定会看到乙身边和身后的景物,又能以
此想到别的事。我就这么写了,而不是一个人只坐在那里乱七八糟地想。这样写,
有些会显得突兀,但只要认真读,回想前边的内容,就会明白一切,而感到更真实。
但它毕竟没有白描易于阅读。我不想字句太顺溜,也不愿浮滑地绕来绕去,想有文
字的一种质感。咱们面谈时再聊聊这方面的事。
    一部作品写出,作者已没有必要说三道四,因为看到您的信,一时触动我没条
理地说了以上的话。写小说,我往往只感觉哪里有写头,哪里没必要写,如河流一
样,只朦胧里知道水往东流去,但怎样流着有旋涡和浪花,我只是流着看。您作为
作家,更作为一名编辑,平日又钻研文论,您比我理智清楚,所以,咱们一定要长
谈一次,我就可以动笔再修改了。
    附上西北大学两位年轻的历史学教授和经济学教授读过的意见,他们的思维极
好,意见对我颇有启发。另,再谈时,我给您讲讲我在苏南的感受,那里的农村大
致已社区化,其中有许多可以令我们对当今农村和农民作重新的认识。昨日又见了
原深圳市一位领导,他得知我写这部小说,提供了他亲身经历的许多有深刻意义而
有趣的素材,对修改很有好处。
    您最后说那些话,我猜出是要报酬了,我会请您喝酒的,是好酒。

                                                    1996年8月4日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返回目录: 贾平凹作品集    下一页: 致萧云儒书

1999 - 2006 qiq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