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屋 : 现代 : 孙犁


 
创新的准备
     
    从学习中,使我看到,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的文学创作,都是经过切实的努力,
多方面的修养,在同时代的创作水平上,迈出新的一步,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的艺术基础
上,有所创新。
    艺术上的创新,和别的学科上的创新一样,并不是一句空话,也不能单靠主观愿望
就能达到。既是艺术,谁不想创新?既是创作,不创新怎么能叫创作?而实际情况,常
常与此相反。我们有些作品,常常会不期然而然地陷入一种俗套,不能自拔,甚至甘居
中游,停步不进。
    因为创新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它比在这里说的空话,要艰难得多。
    简单说来,要创新,就要有所准备,至少要做以下几方面的艰苦努力:
    一、要有丰富而切实的生活积累。
    二、要有正确的思想,科学的即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三、要对所塑造的人物,所反映的生活,有真实的而非虚假的,强烈的而非肤浅的
感情。
    四、要对民族的文学遗产,有丰富知识。
    五、要吸取当代的文学创作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创新不是形式问题,能不能创新,主要由内容来决定。同时由作家的思想意识,艺
术修养来决定。
    任何伟大艺术的出现,都是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产生。在《红楼梦》中透露,曹雪
芹对各种艺术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在丰富的基础上,才能有独到的见解。曹雪芹明
显地受到《水浒传》特别是《金瓶梅》的影响,而在其他姊妹艺术中,他的修养也是很
深的。对于诗、赋、绘画、书法、建筑艺术等各个美学领域,他都涉猎很广,并曾说明
了自己的爱好。他取鉴的不只是小说,对于戏曲,他也非常爱好。我们因此可以说,如
果我们的民族遗产中,还没有产生《西厢记》和《牡丹亭》,《红楼梦》的艺术造诣,
也不会达到如此高度。曹雪芹把这些戏曲里的情意韵调,运用于他对小说人物的描写之
中,把园林亭台的建筑艺术,运用于他对情节的布局之中。
    艺术发展的规律,是在不断创新。作为意识形态,它的基础,也要求它不断创新,
以适应经济、政治方面的变革。但有时创新的成绩大些,有时小些,有时快些,有时慢
些。有时,兄弟姊妹艺术之间,前进的步伐参差不齐。这是由种种复杂的条件来决定的。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兴起,当时以民族解放为第一步。民主革
命的发展,要求文化方面的改革,于是在“五四”运动中,产生了文学革命,即白话文
学。
    在这时期,文学方面,鲁迅先生是最勇敢、最坚决的闯将。他以伟大的革命实践,
开创了中国新文学前进的途径。
    单从鲁迅在这一时期发表的小说,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创作之前,在思想方面,生
活积累方面,艺术手段的探索方面,所作的重大努力:
    一、向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封建传统观念展开进攻。这种进攻,是非常猛烈的,
是白刃战,所向披靡,深中要害。
    二、第一次明白宣言:知识分子倒向广大的劳苦大众一边,对他们的不幸遭遇,寄
予深厚的同情;并探索改变他们生活命运的道路。在对比描写地主阶级和农民时,有鲜
明的爱憎。这一鲜明立场,为以后知识分子深入乡村,与农民相结合,起了向导作用。
    三、广泛地表现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图景,成功地塑造了多种多样的人物,大大开扩
了文学表现的领域。
    四、他所善于运用的白描手法,讽刺笔调,综合古今,兼用中外,辛辣锋利,是一
大发明,一直影响后来的现实主义作者。
    五、他在当时提倡和实践的“为人生的艺术”的口号,扫荡了无数无聊文人的“为
艺术而艺术”的污浊,使中国新文学运动,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他本人以及由于他的
感召,投奔在他的旗下的广大文学青年,后来成了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坚强战士。
    鲁迅幼年受的是封建教育,但很快就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北欧、俄国的批判现
实主义和弱小民族反抗文学的影响,使他能不断用科学的方法整理中国文学遗产。
    鲁迅在思想上追求革命,不断前进。他脚踏在地上,进行韧性的战斗。他在文学上
创造的风格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与他同时,有一些人,在作品中自我表现得
更“革命”,更标新立异,甚至照抄外国所谓的新的流派,但终于没有什么建树,更谈
不上创新。创新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而不能在浮夸中产生。
    当然,鲁迅在创作这些小说之前,也读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并有所借鉴。但借
鉴的不是形式,而是用来磨砺自己向旧的制度进攻的武器,丰富自己的战斗装备。
    中外的文学遗产,只有融会贯通,并创造性地用以反映现实斗争,才对创新有用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艺术创新的最好的条件,各种艺术都兴起比赛,创新的作品
就一定会多起来。
                       1977年12月19日改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返回目录: 孙犁散文    下一页: 谈作家的立命修身之道

1999 - 2006 qiqi.com.